誰念客身輕似葉,千里飄零?

疏雨洗天晴。枕簟涼生。井梧一葉做秋聲。誰念客身輕似葉,千里飄零。 夢斷古臺城。月淡潮平。便須攜酒訪新亭。不見當時王謝宅,煙草青青。
拼音

譯文

疏雨過後,天空明淨如洗,枕蓆生涼,肅殺秋風吹動梧桐葉,聲似報秋,自己千里飄零,亦如同這風中桐葉。 一夢醒來,古臺城上,月色已逐漸暗淡,江潮漲得水與岸平。惟願再追尋昔日新亭的慷慨之聲,如今不惟其人不在,其宅亦不可見,惟見菸草青青。

注釋

枕簟(diàn):枕頭和竹蓆。 客身:流落之身。南唐李後主《浪淘沙》詞:「夢裏不知身是客。」 臺城:東晉臺城在今南京玄武湖畔。 便須:即便。 新亭:故址在今南京市南。 王謝宅:指東晉王、謝士族的宅邸。 煙草:被煙嵐籠罩着的草色。

《浪淘沙·疏雨洗天晴》是南宋詩人鄧中齋所作的一首詞。詞中藉景抒情,弔古傷今,既傾吐了內心的亡國之痛,又訴說了亂離中的人民之苦,全詞感情沉鬱,風格清奇。

賞析

這首詞寓含有懷古感今的濃濃深情,語言極爲明快,堪稱鄧剡現存的詞中的一篇佳作。 詞的上片,「疏雨洗天晴,枕簟凉生。井桐一葉做秋聲」。暑退寒來之節氣替代,説出盛極而衰的人生哲理。宋室覆亡,故國不在,如瑟瑟寒秋,令人心灰神懶。「疏雨洗天清」,然而天清世不清,能奈其何。室內枕席生凉,是實寫秋天到來天氣生凉,氣候更替,室外井桐落葉,旣是報秋,又勾起詞人對自己身世的感嘆。給全詞的氣氛作了烘託,深含懷古的幽幽情感。「誰念客身輕似葉,千里飄零?」葉隨風飄,説明箇人命運的不可把握,也表明作者對邦國淪亡悲哀之情。「千里」是槪括在廣東被俘到建康的旅程。 詞的下片,「夢斷古臺城。月淡潮平。」無限哀思難以排解。鄧中齋把它帶到夢鄉,醒來卻發覺古臺城上夢凄凉。詞人的心境本來就很哀傷,但醒來見月色暗淡,海潮泛起,禁不住自己也心潮澎湃,心裏更加凄愴。夢醒之後,衹能去「便須攜酒訪新亭」。王導在當年的新亭會上,還主張「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但詞人和文信公都做了俘虜,宋王朝已徹底亡矣。「不見當時王謝宅,煙草靑靑。」中齋對世事無常、朝代興亡的感慨,因爲眞實的遭遇而顯得格外深沉,結句移情入景,寓激於婉,凄苦的亡國之音,裊裊不絶。
鄧剡

鄧剡

宋吉州廬陵人,字中甫,號中齋。本名剡,字光薦。理宗景定三年進士。宋末避於閩,趙總卿闢爲幹官,薦除宣教郎、宗正寺簿。隨帝炳往厓山,除祕書丞、禮部侍郎兼權直學士院。宋亡,屢投海不得死。爲元將張弘範所得,待以賓禮。後同文天祥送燕京,嘗教弘範次子。得放歸,卒於元成宗大德初。有詩名,與文天祥爲同門友。有《東海集》,一名《中齋集》。 ► 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