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懷漸覺成衰晚,鸞鏡朱顏驚暗換。

出自 錢惟演 的《 玉樓春
城上風光鶯語亂,城下煙波春拍岸。緑楊芳草幾時休,淚眼愁腸先已斷。 情懷漸覺成衰晚,鸞鏡朱顏驚暗換。昔年多病厭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淺。
拼音

譯文

城上春光明媚鶯啼燕囀,城下碧波盪漾拍打堤岸。綠楊芳草幾時纔會衰敗?我淚眼迷濛愁腸寸斷。 人到晚年漸覺美好情懷在衰消,面對鸞鏡驚看紅顏已暗換。想當年曾因多病害怕舉杯,而如今卻唯恐酒杯不滿。

注釋

玉樓春:詞牌名。《詞譜》謂五代後蜀顧夐詞起句有「月照玉樓春漏促」、「柳映玉樓春欲晚」句;歐陽炯起句有「日照玉樓花似錦」、「春早玉樓煙雨夜」句,因取以調名。亦稱《木蘭花》、《春曉曲》、《西湖曲》、《惜春容》、《歸朝歡令》等。雙調五十六字,前後闋格式相同,各三仄韻,一韻到底。 鶯語:黃鶯婉轉鳴叫好似低語。 拍岸:拍打堤岸。 鸞鏡:鏡子。古有「鸞睹鏡中影則悲」的説法,以後常把照人的鏡子稱爲「鸞鏡」。 朱顔:這裏指年輕的時候。 芳尊:盛滿美酒的酒杯,也指美酒。

詞中用清麗的語言描繪了春聲、春色,首句的「亂」字用得極好,將春景渲染得十分生動熱鬧,而群鶯亂啼已是暮春天氣,這裏也暗含春光將盡之意。作者又用明麗的景色來反襯自己凄黯的心情,以及對於年光飛逝,生命無多的感傷。末二句以藉酒澆愁來表現他無可奈何的心情,又隱約地顯示了他對生命的留戀,尤其傳神。

賞析

此詞寫得「詞極凄婉」,處處流露出一種垂暮之感。 詞在上闋前兩句寫景,意思衹是説,城頭上鶯語喞喞,風光無限;城腳下煙波浩淼,春水拍岸,是一派春景。作者在這裏是藉景抒情,而不是因景生情,因此用粗綫條勾勒春景,對於後面胡遣懷抒情反而有好處,因爲它避免了可能造成的喧賓奪主的毛病。另外,作者對景物描寫這樣處理,仍有一番匠心在。首先,這兩句是從城上和城下兩處著墨描繪春景,這就給人以動的感覺。其次,又斟酌字句,使兩句中的聽覺與視覺形成對比,看的是風光、煙波之類,顯得抽象朦朧;聽的是鶯語、濤聲,顯得具體眞切。這樣的描寫,正能體現出作者此時此刻的心情:幷非著意賞春,而是一片春聲在侵擾著他,使他無計避春,從而更觸發了滿懷愁緒。況夔笙在《惠風詞話》中有一段頗有見地的話:「詞過經意,其蔽也斧琢;過不經意,其蔽也褦襶。不經意而經意,易;經意而不經意,難。」錢思王的這兩句正是進入了「經意而不經意」的境界。 下面兩句開始抒情,綠楊芳草年年生發,而我則已是眼淚流盡,愁腸先斷,愁慘之氣溢於言表。用芳草來比喩憂愁的詞作很多,如「芳草年年與恨長」(馮正中《南鄉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李後主《清平樂》),這些句子都比錢思王的來得深婉,但同時又都沒有他來得凄婉。從表現手法上講,用綠楊芳草來渲染淚眼愁腸,也就達到了情景相生的效果。這兩句是由上面兩句對春色的描寫直接引發的,由景入情,幷且突作「變徵之聲」,把詞推向高潮,中間的過渡是很自然的。 下面的前兩句仍是抒情,不這比上闋更爲細膩,「情懷漸覺成衰晚」,幷不是虛寫,而是有著充實的內容。錢思王宦海沉浮幾十年,能够「官兼將相,階、勛、品皆第一」(見歐陽修《歸田錄》),靠的就是劉太后,因此,劉太后的死,對錢思王确實是致命的一擊。一貶漢東,永無出頭之日,這對於一生「雅意柄用」的錢思王來説,是一種無法忍受的痛苦,當時的情懷可想而知。「鸞鏡朱顔驚暗換」,亦徐幹《室思》詩「鬱結令人老」之意,承上句而來。人不能自見其面,説是鏡裏面而始驚,亦頗入情。這兩句從精神與形體兩方面來感嘆老之已至,充滿了無可奈何的傷感之情。 最後兩句是全詞的精粹,收得極有分量,使整首詞境界全出。用酒澆愁是一箇用濫了的主題,但這裏運用得卻頗出新意,原因正在於作者捕捉到對「芳尊」態度的前後變化,形成強烈對照,寫得直率。以全篇結構來看,這也是最精彩的一筆,使得整首詞由景入情,由粗及細,層層推進,最後「點睛」,形成所謂「警策句」,使整首詞表達了一箇完整的意境。有人曾經把這兩句同宋祁的「爲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加以比較,認爲寧祁的兩句更爲委婉(見楊愼《詩品》)。這固然有些道理,但同時也要看到,這兩首詞所表達的意境是不相同的。宋祁是著意在賞春,盡管也流露出一點「人生易老」的感傷情緒。但整首詞的基調還是明快的。而錢思王則是在因春傷情,整首詞所抒發的是一個政治失意者的絶望心情。從這點説,兩者各得其妙。其實,詞寫得委婉也好,直露也好,關鍵在於一箇「眞」字。「眞字是詞骨。情眞,景眞,所作必佳。」(《蕙風詞話》卷一)這是極有見地的議論。 這首遣懷之作,在遣詞造句上卻未脫盡粉氣,芳草、淚眼、鸞鏡、朱顔等等,頗有幾分像「婦人之語」實際上它衹是抒寫作者的政治失意的感傷而已,反映出宋初纖麗詞風一般特徵。
錢惟演

錢惟演

錢惟演,北宋大臣,西昆體骨幹詩人。字希聖,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吳越忠懿王錢俶第十四子,劉娥之兄劉美的妻舅。從俶歸宋,歷右神武將軍、太僕少卿、命直祕閣,預修《冊府元龜》,累遷工部尚書,拜樞密使,官終崇信軍節度使,博學能文,所著今存《家王故事》、《金坡遺事》。有三子錢曖、錢晦(宋太宗第九女獻穆大長公主之女)、錢暄。孫子爲康國公錢景臻(娶宋仁宗大長公主)。另外,盛度爲其女婿。 ► 1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