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恨西風吹世換,更吹我,落天涯。

出自 鄧剡 的《 唐多令 · 雨過水明霞
雨過水明霞,潮回岸帶沙。葉聲寒、飛透窗紗。堪恨西風吹世換,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華,烏衣日又斜。說興亡、鷰入誰家。惟有南來無數雁,和明月、宿蘆花。
拼音

此詞和《浪淘沙·疏雨洗天清》,蓋出於同時。從兩詞所抒發的感慨、所描繪的景象和所創造的意境來看,都極為相似。 “雨過水明霞,潮回岸帶沙。葉聲寒、飛透窗紗”。一場大雨洗過天空,夕陽斜照彩霞映得水面格外明亮;大潮洶湧,在漫過海灘後又漸漸退去。江岸邊留下了些許沙痕。聲聲落葉,飛快地透過窗紗,使詞人感到秋意襲身,時令已由夏入秋了。這是一幅淒涼的黃昏秋江圖。恰值兵敗被擄之後,作者面對著此情此景,哪能不倍加傷感呢? “堪恨西風吹世換,更吹我,落天涯”。“西風”既作為一種自然物的實寫,又象徵著蒙古統治者侵略勢力。時代變革、朝廷更換,鄧剡抱定不再仕元的決心,天下之大,哪有立足之地?詞人把自己比做被西風吹落天涯的枯葉,也很恰切。北朝的樂府民歌《紫騮馬歌辭》雲:“高高山上樹,風吹葉落去。一去數千里,何當還故處?”它用風吹落葉比喻流落飄蕩的情狀,反映人民在戰亂中逃亡景象。形象鮮明,深沉悲憤。“天涯”意謂極言其遠,以托出詞人欲歸不能的哀怨。 詞人在上闋極言自己如落葉飄零,無根無緒,意在引出下闋中作者表達的寂寞心情。 “寂寞古豪華,烏衣日又斜。說興亡、鷰入誰家?”建康(今南京),是煙柳繁華地,也是南宋王朝賴以阻擋蒙古南侵的一道屏藩。蕭條得使詞人生寂寞、衰歇之感。此詞帶有幾分嘲諷意味,不只是一味悲慨而已。借鷰子飛入新巢,喻指許多南宋遺民變節奉敵。作者大悲慨之中,懷有深深的嘲諷。更表明他不仕新朝,堅守節操的心聲。 詞人又通過對空闊的水、天之間漸次觀察,終於發現:“惟有南來無數雁,和明月,宿蘆花。”淡淡幾筆,就勾勒出另一幅淒清的寒汀蘆雁圖。詞人置群雁於雖淒清而潔白的明月、蘆花中,寄寓了他對亂離中的人民懷著無限同情。雖然是群雁,然而無首。沒有淒居之處,真是可憐之極。 鄧氏此詞以感情沉鬱和風格清奇取勝。上闋“寓情于景”。下闋“以喻見意”,通過寒葉、西風、烏衣巷、明月、蘆花等,表達了他作為作者的主體感受。全詞如一幅清麗而寓意深刻的畫卷,讓欣賞者感到精神上的愉悅和滿足。
鄧剡

鄧剡

宋吉州廬陵人,字中甫,號中齋。本名剡,字光薦。理宗景定三年進士。宋末避於閩,趙總卿闢爲幹官,薦除宣教郎、宗正寺簿。隨帝炳往厓山,除祕書丞、禮部侍郎兼權直學士院。宋亡,屢投海不得死。爲元將張弘範所得,待以賓禮。後同文天祥送燕京,嘗教弘範次子。得放歸,卒於元成宗大德初。有詩名,與文天祥爲同門友。有《東海集》,一名《中齋集》。 ► 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