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春天的陰雲垂落在曠野,田野裏到處綠草青青。
偶爾看見幽香的花開放,那一株樹因此明亮美麗。
黃昏的時候,我乘一葉孤舟停靠在古舊的祠堂下,
在滿河的煙雨中凝望那漸生漸滿的潮水。
注釋
淮:淮河。
犢頭:淮河邊的一個地名。犢頭鎮,在今江蘇淮陰縣境內。
春陰:春天的陰雲。
垂野:春天的陰雲籠罩原野。
幽花:幽靜偏暗之處的花。
古祠:古舊的祠堂。
滿川:滿河。
序
這首七言絕句的首二句在春天沉沉的暗綠的背景上,突出描繪了耀眼而幽獨的花樹,富有象徵意義,後二句在泊舟古祠,在滿川風雨中獨看漲潮的即景描寫中,寄寓了詩人對官場風雨不定、陰晴難測的狀況,鎮定自若、處之夷然的心態,而在平和心境的暗示中,又顯露了內心深處的憤激不平。全詩色彩明暗、景物動靜對照強烈,抒情氣氛極其濃郁,感情借景物言之,尤覺含蘊悠遠。
賞析
這首小詩題爲“晚泊犢頭”,內容卻從日間行船寫起,後兩句纔是停滯不前船過夜的情景。
詩人敘述中所見的景象說:春雲佈滿天空,灰濛濛地籠罩着淮河兩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與空中陰雲上下相映。這樣陰暗的天氣、單調的景色,是會叫遠行的旅人感到乏味。幸而,岸邊不時有一樹野花閃現出來,紅的,黃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鮮明的影像便印在作者的心田。
陰雲,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說是船行所見,這就是“時有幽花一樹明”那個“時”字的作用了。時有,就是時時有,不時地有。野花不是飛鳥,不是走獸,不能一會兒一樹,一會兒又一樹,不時地來到眼前供作者欣賞,這就是所謂“移步換形”的現象,表明詩人在乘船看花。
天陰得沉,黑得快,又起了風,眼看就會下雨,要趕到前方的碼頭是不可能的了,詩人決定將船靠岸,在一座古廟下拋錨過夜。果然不出所料,這一夜風大雨也大,呼呼的風挾着瀟瀟的雨,飄灑在河面上,有聲有勢;河裏的水眼見在船底迅猛上上漲,上游的春潮正龍吟虎嘯,奔涌而來。詩人早已係舟登岸,穩坐在古廟之中了。這樣安安閒閒,靜觀外面風雨春潮的水上夜景,是很快意的。
欣賞這首絕句,需要注意抒情主人公和景物之間動靜關係的變化。日間船行水上,人在動態之中,岸邊的野草幽花是靜止的;夜裏船泊牧犢頭,人是靜止的了,風雨潮水卻是動盪不息的。這種動中觀靜,靜中觀動的藝術構思,使詩人與外界景物始終保持相當的距離,從而顯示了一種悠閒、從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