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譯文
迷離月色和輕煙籠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賣唱的歌女不懂什麼叫亡國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樹後庭花。
注釋
秦淮:即秦淮河,發源於江蘇句容大茅山與溧水東廬山兩山間,經南京流入長江。相傳爲秦始皇南巡會稽時開鑿的,用來疏通淮水,故稱秦淮河。歷代均爲繁華的遊賞之地。
煙:煙霧。
泊:停泊。
商女:以賣唱爲生的歌女。
後庭花:歌曲《玉樹後庭花》的簡稱。南朝陳皇帝陳叔寶(即陳後主)溺於聲色,作此曲與後宮美女尋歡作樂,終致亡國,所以後世把此曲作爲亡國之音的代表。
序
此詩是詩人夜泊秦淮時觸景感懷之作,前半段寫秦淮夜景,後半段抒發感慨,借陳後主(陳叔寶)因追求荒淫享樂終至亡國的歷史,諷刺那些不從中汲取教訓而醉生夢死的晚唐統治者,表現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無比關懷和深切憂慮的情懷。全詩寓情於景,意境悲涼,感情深沉含蓄,語言精當錘鍊,藝術構思頗具匠心,寫景、抒情、敘事有機結合,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賞析
《泊秦淮》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載於《全唐詩》卷五百二十三。下面是安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趙其鈞先生對此詩的賞析。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過城中流入長江,兩岸酒家林立,是當時豪門貴族、官僚士大夫享樂遊宴的場所。唐王朝的都城雖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兩岸的景象卻一如既往。
有人說作詩“發句好尤難得”(嚴羽《滄浪詩話》)。這首詩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響的,那兩個“籠”字就很引人注目。煙、水、月、沙四者,被兩個“籠”字和諧地溶合在一起,繪成一幅極其淡雅的水邊夜色。它是那麼柔和幽靜,而又隱含着微微浮動流走的意態,筆墨是那樣輕淡,可那迷濛冷寂的氣氛又是那麼濃。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關聯的,所以讀完第一句,再讀“夜泊秦淮近酒家”,就顯得很自然。但如果就詩人的活動來講,該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見到“煙籠寒水月籠沙”的景色,不過要真的掉過來一讀,反而會覺得平板無味了。詩中這種寫法的好處是:首先它創造出一個很具有特色的環境氣氛,給人以強烈的吸引力,造成先聲奪人的藝術效果,這是很符合藝術表現的要求的。其次,一、二句這麼處理,就很像一幅畫的畫面和題字的關係。平常人們欣賞一幅畫,往往是先注目於那精彩的畫面(這就猶如“煙籠寒水月籠沙”),然後再去看那邊角的題字(這便是“夜泊秦淮”)。所以詩人這樣寫也是頗合人們藝術欣賞的習慣。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卻很值得玩味。這句詩內裏的邏輯關係是很強的。由於“夜泊秦淮”才“近酒家”。然而,前四個字又爲上一句的景色點出時間、地點,使之更具有個性,更具有典型意義,同時也照應了詩題;後三個字又爲下文打開了道路,由於“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國恨”和“後庭花”,也由此才觸動了詩人的情懷。因此,從詩的發展和情感的抒發來看,這“近酒家”三個字,就像啓動了閘門,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絕。這七個字承上啓下,網絡全篇,詩人構思的細密、精巧,於此可見。
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們唱什麼是由聽者的趣味而定,可見詩說“商女不知亡國恨”,乃是一種曲筆,真正“不知亡國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賞者——封建貴族、官僚、豪紳。《後庭花》,即《玉樹後庭花》,據說是南朝荒淫誤國的陳後主所制的樂曲,這靡靡之音,早已使陳朝壽終正寢了。可是,如今又有人在這衰世之年,不以國事爲懷,反用這種亡國之音來尋歡作樂,這不禁使詩人產生歷史又將重演的隱憂。“隔江”二字,承上“亡國恨”故事而來,指當年隋兵陳師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陳後主依然沉湎聲色。“猶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歷史、現實和想象中的未來串成一線,意味深長。“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於婉曲輕利的風調之中,表現出辛辣的諷刺,深沉的悲痛,無限的感慨,堪稱“絕唱”。這兩句表達了較爲清醒的封建知識分子對國事懷抱隱憂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貴族正以聲色歌舞、紙醉金迷的生活來填補他們腐朽而空虛的靈魂,而這正是衰敗的晚唐現實生活中兩個不同側面的寫照。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秦淮:即秦淮河,發源於江囌句容大茅山與溧水東廬山兩山間,經南京流入長江。相傳爲秦始皇南巡會稽時開鑿的,用來疏通淮水,故稱秦淮河。
- 泊(bó):停泊。
- 商女:以賣唱爲生的歌女。
- 後庭花:歌曲《玉樹後庭花》的簡稱。南朝陳後主所作,後世多稱之爲亡國之音。
繙譯
菸霧和月色籠罩著寒冷的秦淮河水和岸旁的沙灘,夜晚船衹停泊在秦淮河靠近酒家的地方。賣唱的歌女不知道亡國的悲恨,隔著江水仍然在唱著《玉樹後庭花》。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夜泊秦淮時觸景感懷之作。首句寫景,“菸籠寒水月籠沙”,兩個“籠”字將菸、水、月、沙四種景物和諧地融郃在一起,描繪出一幅迷矇冷寂的秦淮夜色圖。次句點題,交代夜泊的地點。後兩句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詩人借陳後主因追求荒婬享樂終至亡國的歷史,諷刺那些不從中汲取教訓而醉生夢死的晚唐統治者,表現出詩人對國家命運的無比關懷和深切憂慮。全詩情景交融,意境深遠,感情深沉,極具藝術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