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雨間一行悽惶淚,一陣風對一聲長吁氣。

〔油葫蘆〕分明是風雨催人辭故國!行一步一嘆息,兩行愁淚臉邊垂。一點雨間一行悽惶淚,一陣風對一聲長吁氣。百忙裏一步一撒!嗨,索與他一步一提!這一對繡鞋兒分不得幫和底,稠緊緊粘帶着淤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油葫蘆〕:這是曲牌名。
  • 一聲長吁(xū)氣: 長長地嘆息一聲,「籲」指嘆息。
  • 百忙裏一步一撒:非常慌亂匆忙中每走一步就好像要跌倒的樣子,「撒」指行走不穩。
  • 索與他一步一提:只得跟她一步一攙扶,「索」是須、該、得的意思。

翻譯

很明顯是這風雨逼迫着人不得不告別故鄉!走一步就嘆息一聲,兩行滿含哀愁的淚水垂落在臉頰旁邊。雨點落下,夾雜着一行行悲傷的眼淚,每一陣風吹來,都伴隨着一聲長長的嘆息。在極度慌亂匆忙之中每走一步都搖搖晃晃好像要摔倒!哎,只得一步一步地攙扶着她!這一雙繡鞋啊,鞋幫和鞋底都難以分辨了,被濃稠的淤泥緊緊地粘附着。

賞析

這段曲詞,形象地描繪出了佳人在風雨中被迫離開故國時痛苦、哀傷的狀況。「分明是風雨催人辭故國」 直接點出背景,即風雨交加中,主人公無奈告別故土,奠定了悲哀的基調。「行一步一嘆息,兩行愁淚臉邊垂」 通過細膩的動作和神態描寫,直觀地展現了人物內心的憂愁。而 「一點雨間一行悽惶淚,一陣風對一聲長吁氣」,把風雨與主人公的眼淚、嘆息巧妙結合,情景交融,生動地渲染出內心的悽惶。「百忙裏一步一撒」 十分生動地寫出了在慌亂逃亡時走路的艱難狼狽。最後對繡鞋 「稠緊緊粘帶着淤泥」 的描寫,更是從細節處進一步突出了旅程的艱辛和處境的悽慘。整段曲詞以直白又飽含深情的文字,讓人彷彿能看到那個在風雨中流離的佳人形象,深切感受到她背井離鄉的悲涼和無奈 。

關漢卿

關漢卿

關漢卿,元代雜劇奠基人,元代戲劇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號已齋(一說名一齋)、已齋叟。漢族,解州人(今山西省運城),其籍貫還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國市)人等說,與白樸、馬致遠、鄭光祖並稱爲“元曲四大家”。以雜劇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現存18部,個別作品是否爲他所作,無定論。 最著名的是《竇娥冤》。關漢卿也寫了不少歷史劇,《單刀會》、《單鞭奪槊》、《西蜀夢》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數10多首。他的散曲,內容豐富多彩,格調清新剛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關漢卿塑造的“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廣爲人稱,被譽“曲聖”。 ► 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