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來固無跡,動息如有情。

出自 王勃 的《 詠風
肅肅涼風生,加我林壑清。 驅煙尋澗戶,捲霧出山楹。 去來固無跡,動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靜,爲君起松聲。
拼音

譯文

清涼的山風肅肅地吹過來,使我的林壑變得清爽涼快。 驅散煙雲尋到澗底的人家,捲走霧靄現出山間的房屋。 風的去來本就是沒有蹤跡,但動息之間卻仿似有情誼。 紅日西下山水等全都沉靜,風爲您吹響陣陣松濤之聲。

注釋

肅肅:象聲詞。形容風聲。《後漢書·列女傳·董祀妻》:“處所多霜雪,胡風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肅肅入我耳。” 風:一作“景”。 加:給予。 林壑(hè):樹林和山溝,指有樹林的山谷。南朝宋·謝靈運《石壁精舍還湖中作》詩:“林壑斂暝色,雲霞收夕霏。” 驅:驅散,赶走。 尋:一作“入”。 澗戶:山溝裏的人家。 捲:捲走,吹散。 霧:一作“露”。 山楹:指山間的房屋。楹,堂屋前的柱子。 固:本來。 迹:行動畱下的痕迹。一作“際”。 動息:活動與休息。《隋書·天文志上》:“生靈因之動息,寒暑由其遞代。” 松聲:松樹被風吹動發出像波濤一樣的聲音。戰國楚·宋玉《高唐賦》:“俯視崢嶸,窐寥窈冥,不見其底,虛聞松聲。”

《詠風》是唐代詩人王勃的作品。這不僅是王勃詠物詩的代表作,也是歷代詠風詩中的佳作。此詩采用了託物言志的寫法,以風喩人,借風詠懷,贊美風的高尙品格和勤奮精神,抒寫了詩人普濟天下蒼生的情懷。全詩立意新穎,構思奇巧,抓住了秋風凉爽、令人愉悅、無所不在的特點,以擬人化的手法,把風寫得慷慨無私,獨具性靈。

賞析

宋玉的《風賦》云:“夫風者,天地之氣,溥暢而至,不擇貴賤下而加焉。”此篇所詠的“凉風”,正具有這種平等普濟的美德。炎熱未消的初秋,一陣清風襲來,給人以快意和凉爽。那“肅肅”的凉風吹來了,頓時吹散濁熱,使林壑清爽起來。它很快吹遍林壑,驅散澗上的煙雲,使詩人尋到澗底的人家,卷走山上的霧靄,現出山間的房屋,詩人情不自禁地贊美它“去來固無迹,動息如有情”。這風确乎是“有情”的。 “肅肅凉景生”,首句平直輕快,習習凉風飄然乍起。“加我林壑清”,是緊承上句,槪寫風不管深溝還是淺壑,不分高低貴賤,北風都遍施恩惠。“我”字的運用,加強了主觀情感,表現了詩人胸襟的開闊。“驅煙尋澗戶,卷霧出山楹”,描寫風爲平民百姓送爽的具體情態。風,驅散了煙雲,卷走了霧靄,穿行於澗戶山舍將清爽帶給人們。第五、六兩句是贊揚風的品格。“去來固無迹”,指它行蹤不定,似乎施惠於人們沒有所圖,不求回報。“動息如有情”,借用《抱樸子·暢玄篇》“動息知止,無往不足”之意,形容風慷慨惠施,不遺餘力,來去仿佛一個有情有義之人。這兩句詩,夾敍夾議,巧妙地承前啓後,自然地引出結聯:“日落山水靜,爲君起松聲”。白天,風爲勞作的人們送來清凉,寧靜的傍晚,又爲歇息的人們吹奏起悅耳的松濤聲。欣賞松濤的大多是士子或隱者,當然也包括了詩人自己。這裏與“加我林壑清”中的“我”一樣加深了主觀意趣。 詩人以風喩人,託物言志,著意贊美風的高尙品格和勤奮精神。風不捨晝夜,努力做到對人有益。以風況人,有爲之士正當如此。詩人少有才華,而壯志難酬,他曾在著名的《滕王閣序》中充滿激情地寫道:“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在這篇中則是借風詠懷,寄託他的“靑雲之志”。 此詩的著眼點在“有情”二字。上面從“有情”寫其加林壑以清爽,下面復由“有情”贊其“爲君起松聲”。通過這種擬人化的藝術手法,把風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首句寫風的生起,以“肅肅”狀風勢之速。風勢之緩急,本來是幷無目的的,但次句用了一箇“加”字,就使之化爲有意的行動,仿佛風疾馳而來,正是爲了使林壑清爽,有意急人所需似的。下面寫風的活動,也是抓住“驅煙”“卷霧”“起松聲”等風中的動態景象進行擬人化的描寫。風吹煙霧,風卷松濤,本來都是自然現象寫成了有意識的活動。她神通廣大,猶如精靈般地出入山澗,驅煙卷霧,送來清爽,幷吹動萬山松濤,爲人奏起美妙的樂章。在詩人筆下,風的形象被刻畫得維妙維肖了。 此詩所詠之風,不是習見的柔弱的香風,也幷非宋玉《風賦》中的取悅於大王的雄風,肆虐於庶人的雌風。這首《詠風》小詩裏,寄寓著詩人的平等的政治理想和生活情趣。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肅肅:形容風快速的樣子。
  • 壑(hè):坑谷,深溝。

翻譯

清涼的秋風快速吹來,使林壑變得清爽。它吹散煙霧探尋澗底的人家,捲走雲霧現出山間的房屋。風來來去去本來就沒有蹤跡,它的活動和停息好似充滿情意。夕陽西下山水一片寂靜,它爲你吹起陣陣松濤聲。

賞析

這首詩首句寫秋風的迅疾,展現出秋風的力量。接着寫它的一系列作爲,如驅煙、卷霧等。然後強調風的行蹤無定但似含情。在結尾處以景襯風,以日落靜景來突出風的松濤之聲,給人一種靈動的美感。全詩生動形象地描繪了風的各種情態,顯得清新自然,將風寫得栩栩如生,充滿詩意與靈動。

王勃

王勃

王勃,唐代詩人。漢族,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也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齊稱“初唐四傑”,其中王勃是“初唐四傑”之冠。 ► 1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