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荒漠淒涼的關山,常常令我魂牽夢縈,那遠在塞外的親人難以寄家信回來。可惜我兩鬢秀美的青絲,只因爲日日盼望、夜夜相思而漸漸變白了。
到他回來的時候,我要依偎在他懷裏,傍着碧綠的紗窗共訴衷腸。我一定要告訴他:「那別離的悽苦真是難耐,哪有團聚在一起好度時光。」
注釋
生查(zhā)子:詞牌名。原爲唐教坊曲,後用爲詞調。文人詞始見於晩唐韓致堯所作。《考正白香詞譜》注云:「本名《生楂子》,其後從省筆作『查』。五言八句,唐時作者,平仄多無定...至宋以後始奉魏承班一首爲律。」《尊前集》注「雙調」。元髙拭詞注「南呂宮」。朱希眞詞有「遙望楚雲深」句,名《楚雲深》。韓澗泉詞有「山意入春晴,都是梅和柳」句,名《梅和柳》。又有「晴色入靑山」句,名《晴色入靑山》。有雙調五體,字數有四十、四十一、四十二三種。正體雙調,四十字。前後闋各四句,兩仄韻。各家平仄頗有出入,與作仄韻五言絶句詩相倣,多抒怨抑之情。
關山:泛指關隘和山川。
魚雁:指書信。《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三·飲馬長城窟行之一》:「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漢書·蘇武傳》:「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後因以「魚雁」代稱書信。
音塵:音信,消息。
憐:憐惜。
歸夢:歸鄉之夢。
碧紗窗:裝有綠色薄紗的窗。
人人:對所親近的人的昵稱。
真箇:確實、真正。
序
這首詞抒寫相思懷遠之情。前闋懷舊。以「關山」總領詞人懷歸思親之根由。詞人以顯貴公子遠涉關山,突感孤單寂寞,魂牽夢繫於家中親人,欲歸不得,遂怨關山太長;又不見親人書信得以慰藉,遂怨替人傳遞書信的魚雁太少。以癡語寫真情,令人莞爾。「兩鬢」二句寫詞人悶時對鏡,見兩鬢青青,正是青春華茂,遂覺遠離家鄉實爲虛耗青春,便突發感慨:「哎,可憐喲!我這滿頭青絲,就要爲相思變老嘍!」故作誇張,憨態可掬,情趣盎然,頗見性情。
後闋夢歸,純由想象生發。詞人懷歸情切,於是忽然「夢歸碧紗窗」,與愛侶在碧紗窗之閨閣夢中相見,大感快慰,遂向親愛的人兒傾訴衷腸:「離別實在太難太苦,真不如相逢團聚好!」這是詞人親身感受的一句實話,也是向愛侶表達思慕的一句癡語:「可想死你了!」此又是詞人至性癡情的真率發露。此詞以簡約的文辭抒寫至癡真情,真實而親切,於平淡中見韻味。
賞析
這首詞寫相思懷遠,以淡語道白表現遊子在外鄉對家人苦苦思念的愁情和渴望迴歸團聚的癡情。
前闋直言遊子背井離鄉的相思之情。開始兩句寫詞人長途跋涉到關山,感到非常寂寞,對家裏的親人魂牽夢繞,無奈路途太遠,想回也回不去。這時,他不禁埋怨關山太長了。詞人用關山的長,暗喻自己對親人的思念之深。緊接着,詞人說見不到親人寫來的書信,於是又埋怨那些送信的鴻雁使者太少,沒有及時把親人給他的信捎給他,使他得到些許的安慰。從表面上看起來,他的埋怨未免有些不講道理,卻是他內心的真實寫照,因而真切感人。「兩鬢」二句描寫詞人閒來無事時照鏡子,看到自己兩鬢青絲,認爲自己正是風華正茂的好年紀。像現在這樣遠離家鄉,成天沉浸在思鄉之情中未免太浪費時間了,要知道青春一逝就再也無法挽回了,於是不禁連連感嘆:難道還要繼續過着這樣的生活,讓自己的滿頭青絲爲相思而變得霜白嗎?這是一種誇張的說法,詞人故意誇張,卻達到了意外的藝術效果,既有新意又頗感人。
後闋藉助夢境,抒發渴望歸家的癡情。詞人思鄉心切,但回到家鄉明顯是不可能的事。那該怎麼排遣這滿心的思鄉之情呢?恐怕只有在夢中才能和親人相見了。恍然間,他就進入了夢境,竟然真的從碧紗窗裏看見了朝思暮想的愛人。他高興極了,急忙向愛人傾訴滿腔的相思之情。他說:「離別是世間最難最苦的事了,不像相逢團聚那樣美好啊。」這是詞人的肺腑之言,乃是真情流露,因而尤其令人感動。這裏詞人沒有用大量抒情的語句,而是喃喃低語,道出了自己的心聲,比之大發感慨更爲真摯動人。這是本詞的一大特色。
全詞擅長用白描的手法,語言質樸,感情真切,真率傳神,別有風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