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騮認得舊遊蹤,嘶過畫橋東畔路。

出自 晏幾道 的《 木蘭花
鞦韆院落重簾暮,彩筆閒來題繡戶。牆頭丹杏雨餘花,門外綠楊風后絮。 朝雲信斷知何處?應作襄王春夢去。紫騮認得舊遊蹤,嘶過畫橋東畔路。
拼音

所属合集

#宋詞三百首

譯文

院落裏鞦韆搖曳,重重的簾幕低垂,閒暇時在華麗的門上揮筆題詩。牆裏佳人猶如出牆紅杏雨後花,門外遊子好像綠楊飛絮隨風飄。 音訊斷了,猶如飛逝的輕雲,不知她身處何方?就做個襄王覓神女的好夢讓我歸去。紫騮馬還認得舊時遊玩路跡,嘶叫着跑過了畫橋東邊路。

注釋

彩筆:江淹有五彩筆,因而文思敏捷。  襄王春夢:實爲先王夢之誤傳。“先王”遊高唐,夢神女薦枕,臨去,神女有“旦爲行雲,暮爲行雨”語。(見宋玉《高唐賦序》)  紫騮:本來指一種馬,這裏泛指駿馬。

這是一首懷舊之詞。上片寫舊地重遊,此乃詞人乘紫騮過橋東尋舊遊所見。下片追思小云。結尾二句不說詞人對這位佳人的住地很熟悉,而用擬人化的手法,託諸駿馬。馬而有情,何況人乎?紫騮驕嘶,柳映畫橋,意境極美,這是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如幻如電,如昨夢前塵”,正是此詞的風格所在。詞人舊地重遊,閒窺繡戶,彷彿重睹芳華,這是幻境;佳人有如朝雲,飄然遠逝,另赴襄王之約,也是幻境;最後駿馬驕嘶過畫橋,詞人更覓遊蹤去,則將幻境與真境糅合在一起,尤富於浪漫色彩。全詞以“鞦韆院”始,以“東畔路”終,倒卷遙映;上片寫景,亦真亦幻;下片懷人,亦虛亦實。善於在瞬間現景中疊現今昔時空之意象,情蘊深婉而有韻致。
晏幾道

晏幾道

晏幾道,字叔原,號小山,著名詞人,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南昌進賢縣)人,晏殊第七子。歷任潁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詞風哀感纏綿、清壯頓挫。一般講到北宋詞人時,稱晏殊爲大晏,稱晏幾道爲小晏。《雪浪齋日記》雲:“晏叔原工小詞,不愧六朝宮掖體。”《鷓鴣天》中“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兩句受人讚賞。 ► 2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