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院落花春寂寂,斷腸芳草碧。

出自 韋莊 的《 謁金門 · 其二
空相憶,無計得傳消息。天上嫦娥人不識,寄書何處覓。 新睡覺來無力,不忍把君書跡。滿院落花春寂寂,斷腸芳草碧。
拼音

譯文

人去樓空徒然相憶,沒有辦法再傳消息。天上嫦娥人間不識,欲寄書信何處尋覓?睏倦小睡覺來無力,不忍再看伊人書跡。滿院落花春光清寂,傷心斷腸芳草色碧。

注釋

書:信。 覺:醒。 伊:她。書跡:指過去的來信。 無計:沒有辦法。 寄書句:意思是本想請嫦娥代爲傳書,但因不相識,而無處尋找她。

《謁金門·空相憶》是晚唐五代詞人韋莊的詞作。關於此首詩,宋楊浞《古今詞話》與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記載說法不一。作者通過刻劃主人公的心態,由人去樓空,往事不堪回憶,而轉入一種欲寄書尋覓的癡情。描寫愛姬的才貌。她既有“天上嫦娥”之美貌,又有才情,工文善書,字跡娟秀。表達了作者的悲傷之感

賞析

詩歌史上,真摯、沉痛的悼亡之作甚多,都具有永恆的魅力。生活中一些有某種紀念意義的小物品,就會像一顆小石子投入池溏一樣,在感情的波瀾裏激起層層漣漪。這首詞通過一紙昔日情人的舊書信,在詞人的心中蕩起了層層漣漪,從而勾起了無數的回憶。全詞以書信爲中介,上片寫讀信後勾起的無數回憶,由此產生了渴望與意中人再傳消息、寄書信的癡情;下片寫思極而睡,醒來不忍再讀伊人舊情書的情緒,並用景色加以陪襯。全詞融紀實、寫景和抒情於一爐,疏中見密又富有生活氣息,脈絡分明,情意真摯,將深切的悼亡之情表達得低迴婉轉,餘韻嫋嫋。 這首詞寫一個男子對女子的懷想。上片着重勾畫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是直吐衷腸。由回憶而動情,由動情而遐想,再傳達殷切思念的癡情。下片側重於人物形態和景物描寫。“把伊書跡”是此詞詞眼。 上片着重勾畫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動。首三句,上句設問,下句作答,句句相聯,環環相扣。首句“空相憶”,平地奇峯突兀而起,是主人公心理活動的基礎。這三個字既籠罩全篇,又包孕無遺。一個“空”字不僅表現了“相憶”數量的以簡代繁,而且寫出了這種“相憶”的深和苦,“空相憶”是情至深處的癡人語。“無計得傳消息”是緊承首句而答,意思是無法傳遞消息。第三句“天上嫦娥人不識”,是寫欲向那位“天上嫦娥”傳達殷切思念的癡情。“嫦娥”形容伊人體貌之美,“天上”;則暗示了伊人已仙去。至此,纔看出相憶成空是由於生死相分,幽明相隔。第四句“寄書何處覓”與第二句“無計得傳消息”意思大致相同,顯示了要通款曲情意的執着和真切。向亡人通消息、寄書信,看似無理,實是深情的反應。這最後一句將自己雖欲寄書而無處寄書以至於最終不合瞄書的款款情意,以反問的形式加以表達,更是含蓄曲折,哀婉動人。 下片側重於人物形態和景物描寫,從而傳出了幽深的隱曲心緒。“新睡覺來無力,不忍把伊書跡”兩句以形傳神,將上下片銜接得異常緊密。“新睡”二字暗示出是睏倦已極的不由自主的睡。“無力”緊應“新睡”,睡醒之後應覺得有力,此言無力,自是傷心人別有懷抱。沈際飛說:“‘把伊書跡’,四字頗秀。”(《草堂詩餘正集》)“伊”字,口吻非常親切。“把伊書跡”可見伊人兼有才情。“不忍”二字更妙,正寫出“伊書”的感人至深,宜於表現出傷心人看與不看的矛盾心理。“把伊書跡”不僅“頗秀”,而且是這首詞通體皆活的詞眼。這句詞語意淡而情深,故沁人心脾。“滿院落花春寂寂,斷腸芳草碧”兩句別出心意,宕開一筆,以景作結。“滿院落花春寂寂”是花落人亡的孤寂境。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謁金門:詞牌名,原爲唐代教坊曲名。
  • 空相憶:徒然地思念。
  • 無計:沒有辦法。
  • 得傳:能夠傳達。
  • 消息:音訊,信息。
  • 天上嫦娥:指神話中的月宮仙女嫦娥,這裏比喻思念的人。
  • 人不識:沒有人認識。
  • 寄書:寄信。
  • 何處覓:到哪裏去找。
  • 新睡:剛睡醒。
  • (jué):醒來。
  • 無力:沒有力氣。
  • 把君書跡:拿着你的書信。
  • 滿院落花:院子裏落滿了花瓣。
  • 春寂寂:春天靜悄悄的。
  • 斷腸:形容極度悲傷。
  • 芳草碧:碧綠的芳草。

翻譯

徒然地思念着你,卻沒有任何辦法傳遞我的消息。天上的嫦娥,沒有人認識,我該把信寄到哪裏去尋找你呢?

剛醒來,感到渾身無力,不忍心拿起你的書信。院子裏落滿了花瓣,春天靜悄悄的,碧綠的芳草讓人感到悲傷至極。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深切的思念和無法傳遞消息的無奈。通過「天上嫦娥」這一形象,巧妙地將思念之人比作遙不可及的仙女,增強了情感的遙遠和難以觸及的感覺。詞中「滿院落花春寂寂」描繪了春天的靜謐和落寞,與「斷腸芳草碧」共同營造了一種悲傷的氛圍,表達了作者對遠方思念之人的深切情感和無法相見的痛苦。整首詞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韋莊詞的獨特魅力。

韋莊

韋莊

韋莊,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陝西省西安市)人。晚唐政治家,詩人。廣明元年(880年)韋莊在長安應舉,黃巢攻佔長安以後,與弟妹失散,浪跡天涯。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在洛陽寫有長篇歌行《秦婦吟》。昭宗乾寧元年(894年)進士,曾任校書郎、左補闕等職。乾寧四年(897年),李詢爲兩川宣諭和協使,聘用他爲判官。在四川時爲王建掌書記,蜀開國制度皆莊所定,官至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武成三年(910年)八月,卒於成都花林坊。葬白沙之陽。諡文靖。 ► 3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