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樓倚遍,看到雲昏花暝。
羅浮睡了,試召鶴呼龍,憑誰喚醒?塵封丹竈,剩有星殘月冷。欲問移家仙井,何處覓、風鬟霧鬢?只因獨立蒼茫,高唱萬峯峯頂。
荒徑,蓬蒿半隱。幸空谷無人,棲身應穩。危樓倚遍,看到雲昏花暝。回首海波如鏡,忽露出、飛來舊影。又愁風雨合離,化作他人仙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羅浮:山名,在廣東增城、博羅、河源等縣間:道教稱「第七洞天」,相傳爲葛洪煉丹處。
- **塵封:被灰塵覆蓋 **:表示很久沒有使用或被忽視。
- 丹竈:煉丹的爐竈:古代方士煉丹的工具。
- ****風鬟霧鬢(fēng huán wù bìn)**:形容女子頭髮的美,也形容女子頭髮蓬鬆散亂 **:這裏可能用來形容仙人。
- **蒼茫:空闊遼遠;沒有邊際 **:在此形容獨自處於空曠的境界。
- **蓬蒿:茼蒿的別名;也泛指草叢、草莽 **:指荒涼的小路被雜草半掩着。
- 危樓:高樓:這裏指在高樓上四處倚靠觀看。
- ****雲昏花暝(míng)**:雲色昏暗,花色朦朧 **:描繪天色晚時的景象。
翻譯
羅浮山彷彿陷入了沉睡之中,想要召喚仙鶴、呼喚神龍,可又能憑藉誰來將它喚醒?煉丹的爐竈早已被灰塵覆蓋,只留下星星點點和冷冷的月亮。想要詢問遷移到仙人井旁居住一事,可哪裏才能尋覓到那如雲般美妙風姿(仙人)?只因爲獨自站立在這空曠遼遠的天地間,在萬座山峯的峯頂上放聲高歌。 荒僻的小路,被蓬蒿半遮半掩。幸好這空寂的山谷中沒有人煙,在這裏棲身應該安穩。將高樓的欄杆都倚遍,看到天空雲彩昏暗、花朵也朦朧難辨。回頭望去,大海的波浪平靜得如同鏡面,忽然露出舊日曾看到的影像。又發愁那風雨相聚離散,使得這裏化作了別人的仙境。
賞析
這首《雙雙燕》是黃遵憲的佳作。開篇 「羅浮睡了」 以擬人手法賦予羅浮山靜態而神祕的形象,「試召鶴呼龍,憑誰喚醒」 營造出奇幻又寂寥的氛圍,暗示某種隱憂或對往昔盛景的追尋。「塵封丹竈,剩有星殘月冷」 通過對荒廢丹竈和冷寂星夜的描寫,傳遞出歲月流逝、繁華不再的感慨。
下闋寫 「荒徑,蓬蒿半隱」 展現出環境的荒蕪,「幸空谷無人,棲身應穩」 流露出一種在亂世中尋求安穩的心境。「危樓倚遍,看到雲昏花暝」 細緻描繪出憑欄觀望至天色昏暝的情景,蘊含着一種迷茫與無奈。 「回首海波如鏡,忽露出、飛來舊影」 則是由現實景象突發記憶中的舊景,有一種今昔交織的複雜情絲。最後「又愁風雨合離,化作他人仙境」 以憂懼風雨使此地變爲他人仙境收束,委婉表達對失去與變遷的憂慮,全詞借景抒懷,情景交融,將內心的複雜情感巧妙地蘊藏在奇幻的景色與尋幽探祕式的經歷之中 ,情感深沉,意境幽遠,給人以豐富的聯想與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