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劍欲高歌。有幾根俠骨,禁得揉搓?
曾經滄海,又來沙漠,四千里外關河。骨相空談,腸輪自轉,回頭十八年過。春夢醒來麽,對春帆細雨,獨自吟哦。惟有甁花數枝,相伴不須多。
寒江纔脫漁蓑,賸風塵面貌,自看如何。鑑不因人,形還問影,豈緣酒後顔酡。拔劍欲髙歌,有幾根俠骨,禁得揉搓?忽説此人是我,睜眼細瞧科。
拼音
譯文
曾經走南闖北,如今又一次來到西北,路途中經歷了衆多山河關隘,人的形體相貌決定不了命運,內心的悲痛和憂思不能用言語來描述,回頭一想十八年已經過去。從春夢中還能醒來麼?細雨滋潤萬物,春風鼓盪船帆,小影中的我,在這充滿生機與希望的季節,獨自吟哦。只剩下瓶花,數枝已經足夠了。
剛由湖湘之地來到這裏,飽經風霜,攬鏡自照,但見滿面風塵,鏡子不會隨人的意願,感到自己形貌變化之大,難道是我醉酒後發紅的臉色只是形貌發生變化嗎?拔出鋒利的寶劍想要高聲歌唱,有多少俠義之骨,經得起揉搓?說的這個人是我,睜眼細看難以相信。
注釋
望海潮:詞牌名,一百零七字,雙調,前片五平韻,後片六平韻,一韻到底。
「曾經滄海,又來沙漠,四千里外關河」句:作者是湖南人,少時居北京,十三歲隨父至甘肅鞏秦階道任所,十五歲回湖南從師讀書兩年,再返西北。詞中所述即如此。
骨相:指人的骨骼、相貌。古人以骨相推論人的命運和性格。如《東觀漢記》載,相者談班超爲萬里侯相即是。
腸輪:古樂府《古歌》:「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指憂鬱傷感,心緒不寧。
春夢:春日之夢,常喩世事無常,繁華易逝。唐·劉夢得《春日書懷》詩:「眼前名利同春夢,醉裏風情敵少年。
吟哦:有節奏地背誦、朗讀。
風塵面貌:唐·杜樊川《自貽》詩:「到骨是風塵。」此句説自己歷經塵世後的形象。
鑑:鏡子。
「形還問影」句:陶淵明有《形贈影》、《影答形》、《神釋》三章,總稱《形影神詩三首》。
顔酡(tuó):醉後臉色發紅。
科:傳統戲劇中角色的動作叫科。此指影相的動作姿態。
序
《望海潮·自題小影》是清代政治家譚壯飛創作的一首詞。該詞上闋寫作者跋山涉水來到西北,以縱橫交錯的不同角度敘述自己的生涯;下闋寫自己攬鏡自照,感嘆容貌變化,由此發出想要拔劍髙歌的豪情壯志。該詞用了亦實亦虛的寫法,將形影混融,生動地刻畫出飽滿的藝術形象。
賞析
「曾經滄海,又來沙漠,四千里外關河」,開頭便寫出了廣博的氣勢,茫茫宇宙,「滄海」「沙漠」「關河」,幾箇詞匯表示他努力探索幷思想日漸成熟。唐代詩人元微之曾有詩句爲「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陸放翁也曾有「關河夢斷何處?」之句,被作者借用過來,意境深遠廣邃。「骨相空談」句,進一步加深了開頭幾句的意思,説明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思想的變化。接下來一句問句,「春夢醒來麽?」承前啓後,勸世人不要徒做無益的春秋大夢了,應該清醒地認識這箇世界,「惟有甁花」,沒有生命力的幾枝花。當然就沒有希望,詞人這裏委婉地評價了當時的時局,晚清實際上已經朝不保夕了,但以慈禧爲首的封建保守派依然以「天朝大國」自居,仍然窮奢極欲,其結果必然是亡國。
詞的下片描寫相片中人物的神態,「寒江纔脫漁蓑。賸風塵面貌,自看如何「幾句,是説明自己參政的事實,甲午戰爭後,譚壯飛是江蘇知府,後來又加四品卿銜,充軍機章京,這時他不是在野的隱士了,「脫漁蓑」,穿紅袍,但當時是固守派當權的時候,所以有到「寒江」的感覺。「鑑不因人,形還問影,豈緣酒後顔酡「幾句是説:小像臉上有異,是不是因爲喝醉了酒而臉紅,《楚辭》中有句「美人旣醉,朱顔酡些」,被作者借用到自己的詞裏,實際上臉紅是因爲憤怒,憤怒當時的惡劣政治環境。」拔劍欲高歌,有幾根俠骨。禁得揉搓」,面對這種社會現實,詞人激流勇進,拔維新之創,直刺清廷中的頑固守舊勢力。「忽説此人是我,睜眼細瞧科」,詞的結尾以一種調侃的口吻自嘲,流露出作者無限的感想,同時又生趣味,顯得生動活潑。
這首詞感情強烈眞摯,直抒胸臆,是譚壯飛詞作中的佼佼者。同時也是晚清詞作中的很有特色的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