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寇移居入城
杜甫昔逃難,年始屆五十。
而乃自雲衰,奔走病纏骨。
我已七旬四,健步豈如昔。
而亦嬰禍患,倉皇事潛匿。
我以二品歸,豈甫坐貧戚。
甫寓秦蜀地,萬里苦行役。
我不離鄉井,止有城垣隔。
惟思骨肉親,不免抱於悒。
況當遠先祠,回首淚沾臆。
仰叩天茫茫,主宰祈監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避寇:躲避敵寇。
- 移居:遷徙居住。
- 孫承恩:明朝時期的文學家。
- 杜甫:唐代著名詩人。
- 雲衰:自認衰老。
- 病纏骨:疾病纏繞骨頭。
- 七旬四:七十四歲。
- 二品:官職的一種等級。
- 秦蜀:指秦州和蜀州,即陝西和四川地區。
翻譯
躲避戰亂,搬遷入城, 孫承恩寫道,杜甫年屆五十。 自覺年歲已高,疾病纏身難忍受。 我已七十四,步履不再如從前。 但疾病仍然困擾,匆忙中隱藏痛苦。 我身爲高官,怎能坐享貧困之苦。 我定居在秦蜀之地,千里辛苦奔波。 雖未離開故鄉,卻被城牆隔絕。 只思念親人,難免心情沉鬱。 更何況要去遠方祭祀,回首淚水滿眼。 仰望蒼穹,祈求主宰明鑑。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老人避難遷居入城的心境。詩人通過自我描寫,表達了年老體衰,疾病纏身的無奈和痛苦。在遷徙的過程中,對家人的思念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感受交織在一起。詩中透露出對生活的無奈和對命運的順從,同時也表現出對信仰和神明的呼喚和依賴。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的感慨和對未來的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