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董兩峯應舉

小年同硯席,惜別自依依。 此日獻書去,何時負弩歸。 亦知予偃蹇,不共爾翻飛。 爲報吾翁道,於今戰勝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硯席(yàn xí):指一起學習的同窗好友。 負弩(fù nǔ):揹負弓箭,指出徵征戰。 偃蹇(yǎn jiǎn):指自己懶散無爲。 翻飛:指成功出人頭地,有所作爲。 吾翁(wú wēng):指老師。

翻譯

在同窗好友的小席上,別離時感到依依不捨。今天送走書信,何時能夠揹負弓箭歸來。我也知道自己懶散無爲,無法像你那樣有所作爲。爲了回報老師的教誨,如今要去戰勝自己的懶惰。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別離之情,同時也表現了自己對於自身懶散無爲的自責之情。詩中通過送別之際的情感交流,展現了友情之深厚。詩人希望能夠戰勝自己的懶惰,回報老師的教誨,展現了對於成長和進步的嚮往和努力。整體氛圍溫馨感人,寄託了詩人對友情和師道的珍視之情。

唐順之

唐順之

明常州府武進人,字應德,一字義修,稱荊川先生。嘉靖八年會試第一。曾協助總督胡宗憲討倭寇,謂禦敵上策,當截之海外,縱使登陸,則內地受禍。曾親率舟師,邀敵於長江口之崇明。三沙告急,督戶鏜、劉顯赴援,親躍馬布陣,持刀直前。以功升右僉都御史、鳳陽巡撫。學問廣博,通曉天文、數學、兵法、樂律等,兼擅武藝,提倡唐宋散文,與王慎中、茅坤、歸有光等被稱爲“唐宋派”。有《荊川先生文集》。 ► 5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