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古二十七首

我思避世士,乃在匡山陬。 身與浮雲閒,心與造物遊。 躬耕豈不勞,田野日休休。 有酒且孤斟,得句還自謳。 黃鵠舉千仞,萬事同一漚。 孤懷信高鶱,清風邈難儔。 望之不可及,使我中心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匡山陬(kuāng shān zōu):匡山的一處山腳下的小路。 浮雲閒(fú yún xián):比喻心情悠閒。 孤斟(gū zhēn):獨自斟酒。 高鶱(gāo guāng):高飛的鶴。

翻譯

我想要遠離塵世的煩擾,就在匡山陬的山腳下。 身體如同浮雲一般自在,心靈與大自然相伴。 自己親自耕種田地,雖然辛苦,但田野間的日子卻過得悠閒。 有酒時就獨自斟滿,得到靈感就自己吟唱。 黃鵠飛上千仞高,萬事皆如同一濁水中。 心中懷着高飛的鶴的志向,清風遠去難尋知己。 眺望卻無法觸及,讓我內心感到憂慮。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遠離塵世,嚮往自然與清淨的心境。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嚮往和追求。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浮雲、鶴飛、清風等,展現了詩人內心深處的孤獨與追求。整首詩意境優美,給人以寧靜和清新之感。

孫承恩

明松江華亭人,字貞父(甫),號毅齋。孫衍子。正德六年進士。授編修,歷官禮部尚書,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齋宮設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罷職歸。文章深厚爾雅。工書善畫,尤擅人物。有《歷代聖賢像贊》、《讓溪堂草稿》、《鑑古韻語》。 ► 16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