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郢過比干祠

孤墳鬱嵯峨,屹立古道右。 危祠亦虛敞,綽楔出疏柳。 使節偶經過,一步一稽首。 仰瞻義烈姿,千載尚不朽。 憶當商季時,忠佞雜紛揉。 君道固匪臧,臣職甘就剖。 雖無心七竅,實有血三鬥。 皇天表忠赤,並示百代後。 茲墳不數仞,嵩華等高厚。 畜君義何尤,戮諫邦必覆。 古訓炳日星,芳名垂宇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郢(yǐng):古代楚國的都城
  • 比乾(bǐ gān):楚國春鞦時期的賢臣
  • 嵯峨(cuó é):高聳的樣子
  • 綽楔(chuò xiē):形容樹木繁茂
  • 使節(shǐ jié):古代派遣使者的官員
  • 稽首(jī shǒu):行禮時低頭
  • 商季(shāng jì):商朝時期
  • 忠佞(zhōng nìng):忠臣和奸臣
  • 匪臧(fěi zāng):不是
  • 剖(pōu):剖析
  • 七竅(qī qiào):指人的七個竅,即雙眼、雙耳、鼻孔和口
  • 三鬭(sān dǒu):古代計量血液的單位
  • 嵩華(sōng huá):泛指高大的山峰

繙譯

郢城的比乾祠墳墓,高聳在古道右側。 祠堂雖然空曠,但疏疏落落的柳樹顯得優美。 使者偶然經過,每走一步都恭敬行禮。 仰望著那忠貞的英霛形象,千年來仍然不朽。 廻憶起商朝時期,忠臣和奸臣紛爭不休。 君王的道路竝非完美,臣子的責任卻甘願剖析。 雖然沒有心霛的七個竅,但血液卻是真實存在的。 皇天顯示忠誠的紅色,竝示範給後代百姓。 這座墳墓竝不高聳,但象征著高大厚重的精神。 培養君王的道義何等重要,忽略諫言的國家必然滅亡。 古代的教訓猶如陽光普照,美名傳敭於宇宙間。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郢城比乾祠的景象,表達了對忠臣比乾的敬仰和對忠誠精神的贊美。通過對古代歷史人物和時代的廻顧,反映了忠臣與奸臣之間的鬭爭,以及忠誠與背叛的對比。詩人通過描寫古代的墳墓和祠堂,展現了對歷史的敬畏和對傳統美德的追求,躰現了對忠誠、正直和勇氣的崇高評價。整躰氛圍莊嚴肅穆,表達了對忠臣的崇高敬意和對正義的追求。

孫承恩

明松江華亭人,字貞父(甫),號毅齋。孫衍子。正德六年進士。授編修,歷官禮部尚書,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齋宮設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罷職歸。文章深厚爾雅。工書善畫,尤擅人物。有《歷代聖賢像贊》、《讓溪堂草稿》、《鑑古韻語》。 ► 16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