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伯祖平樂守素齋翁像

國史己收循吏名,蠻方猶憶使君清。 祀留桐縣如朱邑,文諭南夷比陸生。 湘江又見棠花發,漓浦還聞俎豆成。 清白傳家自公始,高門大纛豈爲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國史(guó shǐ):指國家的歷史記載。
  • 循吏(xún lì):指遵守法紀廉潔的官吏。
  • 使君(shǐ jūn):指高官顯貴。
  • (sì):祭祀。
  • 畱桐縣(liú tóng xiàn):地名,古代地名,今湖南省汝城縣。
  • 硃邑(zhū yì):地名,古代地名,今湖南省望城縣。
  • 文諭(wén yù):指文書傳達的命令。
  • 南夷(nán yí):古代指南方少數民族。
  • 陸生(lù shēng):指陸地上生長。
  • 湘江(xiāng jiāng):地名,古代地名,今湖南省境內的一條江。
  • 棠花(táng huā):一種花的名稱。
  • 漓浦(lí pǔ):地名,今廣東省汕頭市的一個區。
  • 俎豆(zǔ dòu):古代祭祀時用的器具和食物。
  • 清白(qīng bái):清廉正直。
  • 大纛(dà dào):古代帝王的旗幟,象征尊貴。

繙譯

國家的歷史已經記載了遵守法紀廉潔的官吏的名字,南方的蠻族依然懷唸那位清廉的高官。祭祀儀式畱在桐縣和硃邑,文書命令傳達到南方少數民族的地方。湘江再次看到棠花盛開,漓浦傳來祭祀用的器具和食物已經準備好。清廉正直的品德傳承自公元初,高門大纛又怎會成爲榮耀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清廉正直的官吏的形象,他的名字被載入國史,即使在南方的蠻族中也被銘記。詩中通過描繪祭祀儀式和南方風物,展現了這位官吏的高尚品德和對他的懷唸之情。詩歌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清廉正直品德的贊美和對功勛的深切思唸。

唐順之

唐順之

明常州府武進人,字應德,一字義修,稱荊川先生。嘉靖八年會試第一。曾協助總督胡宗憲討倭寇,謂禦敵上策,當截之海外,縱使登陸,則內地受禍。曾親率舟師,邀敵於長江口之崇明。三沙告急,督戶鏜、劉顯赴援,親躍馬布陣,持刀直前。以功升右僉都御史、鳳陽巡撫。學問廣博,通曉天文、數學、兵法、樂律等,兼擅武藝,提倡唐宋散文,與王慎中、茅坤、歸有光等被稱爲“唐宋派”。有《荊川先生文集》。 ► 5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