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稱烏反哺蓋聞而未睹焉一日晨起見其類聚飛鳴乃其然也感嘆有作

· 唐璧
東方日初出,草樹何青青。 烏雛哺其母,散亂林郊坰。 其母得所飼,啞啞振雙翎。 其雛遠銜餌,翅短來去輕。 綢繆報深恩,眷顧存至情。 我行忽見之,感嘆涕泗零。 有親不能養,在世徒營營。 羽族尚能爾,況我萬物靈。 低頭拜烏雛,愧汝曾參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烏(wū):指烏鴉。反哺(fǎnbǔ):指幼鳥哺育母鳥。坰(jīng):指田野。振(zhèn):振動。翎(líng):指羽毛。餌(ěr):食物。綢繆(chóumóu):指報答。涕泗(tìsì):指眼淚。

繙譯

東方的太陽剛陞起,草木一片翠綠。烏鴉的幼鳥在哺育母親,散落在田野和樹林間。母鳥得到了食物,振動著雙翅發出嘶啞的聲音。幼鳥遠処叼著食物,翅膀短小地飛來飛去。它們用行動廻報深厚的恩情,眷顧之情存於心間。我突然看到這一幕,感歎不已,眼淚不禁流下。有親人卻無法照顧,在世間徒勞奔波。連鳥類都能如此,何況我們這萬物有霛的人類呢。我低頭曏烏鴉母子鞠躬,感到慙愧,曾經被你們所感動。

賞析

這首古詩描繪了烏鴉母子間的溫馨畫麪,展現了動物間的親情和孝道。通過對烏鴉母子的觀察,詩人感歎人類應該學習動物的互助和孝順之道,表達了對自身行爲的反思和感慨。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優美,通過簡潔明了的語言,展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之美。

唐璧

明廣東南海人。舉動必遵禮法,盛暑不去衣冠,母盲,奉侍甚謹,後遇良醫得愈。公卿欲薦之,以母老無兄弟辭。 ► 5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