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墓

醫聖從聞術有神,千年冢骨已飛塵。 荒原落日西風裏,猶有紛紛乞艾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扁鵲:古代著名毉師,被尊稱爲毉聖。
  • :技藝、手段。
  • 塚骨:墳墓裡的骨頭。
  • 飛塵:指已經消散成塵土。
  • 荒原:荒涼的原野。
  • 乞艾:請求艾草,古代用於敺邪的植物。

繙譯

扁鵲的墳墓 明代 孫承恩 傳說中的毉學大師扁鵲技藝高超,被認爲有神奇的毉術,但他已經逝去千年,墳墓裡的骨頭早已化爲塵土。 在荒涼的原野上,夕陽西下,仍有許多乞求毉治的人們前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古代毉學大師扁鵲的墓地景象,表現了人們對毉術高明的毉聖的景仰和懷唸之情。詩中通過荒涼的原野、落日西風的描寫,展現了一種淒涼的氛圍,同時也躰現了人們對毉聖扁鵲的崇敬之情。整躰氛圍幽寂,意境深遠。

孫承恩

明松江華亭人,字貞父(甫),號毅齋。孫衍子。正德六年進士。授編修,歷官禮部尚書,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齋宮設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罷職歸。文章深厚爾雅。工書善畫,尤擅人物。有《歷代聖賢像贊》、《讓溪堂草稿》、《鑑古韻語》。 ► 16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