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齊圖二首

炮烙煙消四海蘇,文孫威德已弘敷。 鉅橋雖有陳陳粟,不濟空山兩餓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炮烙(pào luò):古代一種刑罰,用火烙身體。 蘇(sū):指蘇東坡,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學家。 威德(wēi dé):威望和德行。 弘敷(hóng fū):廣泛傳播。 鉅橋(jù qiáo):古代傳說中的一座橋名。 陳陳粟(chén chén sù):形容非常豐盛。 空山(kōng shān):空蕩的山野。 兩餓(liǎng è):兩次餓肚子。

翻譯

炮烙的煙霧漸漸散去,蘇東坡的聲望和品德已經廣爲人知。 即使鉅橋上擺滿了豐盛的食物,也無法填飽空山裏兩位飢餓的人的肚子。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富有隱喻的場景,通過炮烙煙消、文孫威德等詞語的運用,展現了蘇東坡的威望和品德在世間的傳播。鉅橋上陳列着豐盛的食物,但空山裏的兩位飢餓之人卻無法享用,形象地表達了物質與精神、名利與品德之間的對比,寓意深遠。

孫承恩

明松江華亭人,字貞父(甫),號毅齋。孫衍子。正德六年進士。授編修,歷官禮部尚書,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齋宮設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罷職歸。文章深厚爾雅。工書善畫,尤擅人物。有《歷代聖賢像贊》、《讓溪堂草稿》、《鑑古韻語》。 ► 16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