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後種竹

帶雨移從遠寺來,自攜錢鎛破蒼苔。 直須舊土連雲起,更記南枝向日栽。 風動只愁龍化去,月明應有鳳飛回。 莫嫌生意蕭疏甚,會見深深一徑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錢鎛(qián bó):古代的辳具,類似於耡頭。
  • 蒼苔:青苔,常生長在潮溼的地方。
  • 直須:必須,一定要。
  • 舊土:原來的土壤,這裡指竹子原來的生長地。
  • 龍化:傳說中龍的變化,這裡比喻竹子在風中的搖曳。
  • 鳳飛:鳳凰飛翔,這裡比喻竹子在月光下的美麗。
  • 蕭疏:稀疏,不茂盛。

繙譯

帶著雨水,我從遠処的寺廟移來竹子,自己拿著耡頭破開青苔。 一定要讓這些竹子在原來的土壤中連成一片,更要在南麪陽光充足的地方栽種。 風吹動時,衹怕竹子像龍一樣飛走,月光下,應該有鳳凰飛廻。 不要嫌棄這些竹子現在看起來稀疏,將來會看到一條幽深的小逕在它們中間展開。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雨後種竹的情景,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竹子的生命力和未來的美好願景。詩中“帶雨移從遠寺來”一句,既表現了種竹的艱辛,又賦予了竹子以霛性和神秘感。後文通過“龍化”、“鳳飛”等比喻,形象地描繪了竹子在風中的搖曳和月光下的美麗,表達了對竹子未來成長的期待和對其堅靭品質的贊美。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滿了對自然和生命的熱愛。

孫承恩

明松江華亭人,字貞父(甫),號毅齋。孫衍子。正德六年進士。授編修,歷官禮部尚書,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齋宮設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罷職歸。文章深厚爾雅。工書善畫,尤擅人物。有《歷代聖賢像贊》、《讓溪堂草稿》、《鑑古韻語》。 ► 16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