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 · 山中偶成用遁庵兄韻

人生等行旅,能費幾春秋。元龍漫矜豪氣,百尺臥高樓。昨日青青雙鬢,今日星星滿鏡,轉首歲華流。歸去便歸去,何處覓菟裘。 一枝筇,一壺酒,寄真遊。姑山玉立千仞,直下看神州。欲語幽情誰可,賴有白鷗知我,塵世盡悠悠。一笑對妻子,出處不須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行旅 (xíng lǚ):旅行,旅途。
  • 元龍:指東漢末年的名將呂布,這裏比喻豪氣。
  • 漫矜 (màn jīn):隨意誇耀。
  • 百尺臥高樓:形容豪邁的生活狀態。
  • 青青雙鬢:指年輕時的黑髮。
  • 星星滿鏡:指白髮,形容年老。
  • 轉首歲華流:轉眼間歲月流逝。
  • 菟裘 (tú qiú):古代傳說中的仙境,比喻理想的歸宿。
  • 一枝筇 (yī zhī qióng):一根竹杖,指行走的工具。
  • 一壺酒:指生活的樂趣。
  • 寄真遊:寄託真實的遊歷。
  • 姑山:山名,這裏可能指仙境或高山。
  • 玉立千仞:形容山峯高聳。
  • 直下看神州:從高處俯瞰大地。
  • 幽情 (yōu qíng):深藏的情感。
  • 白鷗:象徵自由和純潔。
  • 塵世 (chén shì):人間,世俗世界。
  • 悠悠 (yōu yōu):遙遠,無盡。
  • 出處 (chū chǔ):出仕與隱退,指人生的選擇。

翻譯

人生就像一場旅行,能有多少春秋。元龍隨意誇耀豪氣,百尺高樓中臥。昨天還是青青的雙鬢,今天鏡中已是星星點點的白髮,轉眼間歲月如流水。歸去吧,歸去吧,何處能尋覓到理想的歸宿。

一根竹杖,一壺酒,寄託真實的遊歷。站在姑山之巔,千仞之上,直視神州大地。想要訴說深藏的情感,誰能理解,只有白鷗知曉我心,塵世的一切都顯得遙遠。一笑面對妻子兒女,無論出仕還是隱退,都不必籌謀。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人生的短暫與自然的永恆,表達了作者對世俗生活的超然態度和對理想歸宿的嚮往。詩中運用了「元龍」、「百尺臥高樓」等意象,展現了豪邁的生活狀態,而「青青雙鬢」與「星星滿鏡」的對比,則深刻描繪了歲月的無情。結尾處的「一笑對妻子,出處不須籌」更是體現了作者隨遇而安、不拘小節的人生態度。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元代詩人段成己的文學才華和人生哲學。

段成己

金稷山人,字誠之,號菊軒。段克己弟。哀宗正大間進士,授宜陽主簿。入元不仕。 ► 26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