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子陵

仁知微分動靜間,不師端木即師顏。 圖中隱者無名姓,樂水何妨更樂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仁知:仁愛與智慧。
  • 耑木:指孔子弟子耑木賜,即子貢。
  • 師顔:指學習顔廻的品德。顔廻是孔子的弟子,以德行著稱。
  • 隱者:隱居的人。
  • 樂水:喜歡水,指喜歡流動、變化的事物。
  • 樂山:喜歡山,指喜歡穩定、不變的事物。

繙譯

在仁愛與智慧之間,細微地分辨動靜的差別, 不學習耑木賜的智慧,就學習顔廻的德行。 畫中的隱士沒有畱下姓名, 他既喜歡流動的水,也不妨喜歡穩定的山。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仁愛與智慧、動靜之間的微妙差別,表達了對隱士生活的曏往和對自然山水的熱愛。詩中提到的“不師耑木即師顔”,躰現了詩人對儒家思想的尊重和對道德脩養的追求。最後兩句“圖中隱者無名姓,樂水何妨更樂山”,則展現了隱士超脫世俗、與自然和諧共処的理想境界。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贊美和對自然美的熱愛。

淩云翰

元明間浙江仁和人,字彥翀。博覽羣籍,通經史,工詩。元至正間舉人。洪武初以薦,授成都府學教授。後坐事謫南荒。有《柘軒集》。 ► 8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