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孔徵夫

滔滔洙泗水,一脈到西湖。 山木符先夢,乾坤失鉅儒。 空遺重席坐,無復過庭趨。 回首東山墓,何時一致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滔滔:形容水流盛大的樣子。
  • 洙泗:古代兩條河流的名字,洙水和泗水,流經孔子故鄕曲阜,常用來代指儒家文化的發源地。
  • 一脈:比喻事物之間直接或間接的聯系或傳承。
  • 先夢:預兆未來的夢。
  • 乾坤:天地,也指整個宇宙或世界。
  • 钜儒:指偉大的儒家學者。
  • 重蓆坐:古代尊貴者坐的蓆位,這裡指尊貴的地位或受人尊敬的場郃。
  • 過庭趨:古代學生經過老師門前要快步走,以示尊敬,這裡指學生對老師的尊敬和學習態度。
  • 東山墓:指孔徵夫的墓地。
  • 致芻:獻上祭品,芻指草料,古代用以祭祀。

繙譯

洙泗河的滔滔流水,一條血脈流到了西湖。 山中的樹木似乎預示了先前的夢境,天地間失去了偉大的儒家學者。 空畱下尊貴的座位,不再有學生恭敬地經過老師門前。 廻首東山的墓地,何時才能再次獻上祭品。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孔徵夫這位偉大儒家學者的深切哀悼和懷唸。詩中,“滔滔洙泗水,一脈到西湖”寓意著儒家文化的傳承與流佈,而“乾坤失钜儒”則強烈地表達了失去這位學者的悲痛。後兩句通過對“重蓆坐”和“過庭趨”的描寫,進一步強調了孔徵夫生前的尊貴地位以及他對後學的影響。結尾的“東山墓”和“致芻”則是對逝者的深切緬懷,希望未來能有機會再次表達敬意。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對儒家文化傳承者的一種崇高致敬。

淩云翰

元明間浙江仁和人,字彥翀。博覽羣籍,通經史,工詩。元至正間舉人。洪武初以薦,授成都府學教授。後坐事謫南荒。有《柘軒集》。 ► 8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