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司丁貞夫號嵩巖

· 宋褧
枝峯蔓壑燦煙霞,自古神仙就作家。 天井穴深留石髓,貝多樹老放瑤華。 山人索價遺蹤杳,王子吹笙去路賒。 莫向風前賦招隱,紫薇花下鬢鬖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枝峯蔓壑:形容山峯連綿,峽谷縱橫。
  • 燦煙霞:燦爛的雲霞。
  • 天井穴:指山中的深邃洞穴。
  • 石髓:傳說中洞穴中的石鐘乳,含有仙氣。
  • 貝多樹:一種傳說中的神樹。
  • 瑤華:指貝多樹上的美麗花朵。
  • 山人:隱居山中的人。
  • 索價:尋求價值或意義。
  • 遺蹤:留下的蹤跡。
  • :深遠,不見蹤影。
  • 王子:指傳說中的仙人或貴族。
  • 吹笙:吹奏笙,一種樂器,常與仙境或神仙活動聯繫。
  • 去路賒:去的路途遙遠。
  • 賦招隱:寫作招隱詩,表達隱居的願望。
  • 紫薇花:一種花卉,常用於象徵高潔。
  • 鬢鬖髿:形容頭髮蓬鬆散亂。

翻譯

山峯連綿,峽谷縱橫,雲霞燦爛,自古以來神仙就以此爲家。 深邃的洞穴中留下了神祕的石鐘乳,古老的貝多樹上綻放着美麗的花朵。 隱居的山人在尋找着什麼,留下的蹤跡已遠不可尋。 傳說中的王子吹奏着笙,前往的路途遙遠。 不要在風中吟詠招隱的詩篇,紫薇花下,我的頭髮已蓬鬆散亂。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神仙隱居的山水畫卷,通過「枝峯蔓壑」、「天井穴」、「貝多樹」等意象,構建了一個超凡脫俗的仙境。詩中「山人索價遺蹤杳」和「王子吹笙去路賒」表達了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塵世繁華的疏離感。結尾的「紫薇花下鬢鬖髿」則透露出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對隱逸生活的深切渴望。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超然物外生活的嚮往和對現實世界的超脫。

宋褧

宋褧

元大都人,字顯夫。宋本弟。泰定帝泰定元年進士,除祕書監校書郎。順帝至元初,歷監察御史,遇事敢言。累拜翰林待制,遷國子司業,與修宋遼金三史,以翰林直學士兼經筵講官卒,諡文清。有《燕石集》。 ► 6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