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元日夜坐試筆

· 吳當
扶桑曉色壓春雲,江上香爐留夕曛。 坐來白日有佳興,雪後青山無垢氛。 蟄龍三冬成久臥,鳴鳥百年今不聞。 遺經獨在共誰語,太乙吹藜來夜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扶桑:古代神話中的東方神木,這裏指太陽升起的地方。
  • 曉色:黎明的天色。
  • :覆蓋。
  • 春雲:春天的雲彩。
  • 江上:江邊。
  • 香爐:指香爐峯,山峯名,這裏泛指山峯。
  • 留夕曛:夕陽的餘暉。
  • 坐來:自始以來。
  • 白日:白天。
  • 佳興:美好的興致。
  • 雪後青山:雪後的山巒。
  • 垢氛:污濁的氣氛。
  • 蟄龍:冬眠的龍。
  • 三冬:三個冬季,即三年。
  • 成久臥:長時間地躺着。
  • 鳴鳥:鳴叫的鳥兒。
  • 百年:很長時間。
  • 遺經:古代留下的經典。
  • 獨在:獨自存在。
  • 共誰語:與誰交談。
  • 太乙:星名,也指太乙真人,道教中的神仙。
  • 吹藜:指太乙真人用藜杖點燃的光,比喻智慧之光。
  • 來夜分:在深夜時分到來。

翻譯

黎明的天色壓過了春天的雲彩,江邊的香爐峯上還留有夕陽的餘暉。自始以來,白天總有美好的興致,雪後的青山沒有一絲污濁的氣氛。冬眠的龍已經久臥了三個冬季,鳴叫的鳥兒在很長時間裏不再被聽見。古代留下的經典獨自存在,我與誰交談呢?太乙真人在深夜時分帶着智慧之光來到。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元日清晨的景象,通過「扶桑曉色壓春雲」和「江上香爐留夕曛」展現了時間的流轉與自然的壯美。詩中「坐來白日有佳興,雪後青山無垢氛」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欣賞和對清新環境的嚮往。後兩句「蟄龍三冬成久臥,鳴鳥百年今不聞」則隱喻了時代的變遷與人事的滄桑。結尾的「遺經獨在共誰語,太乙吹藜來夜分」則透露出詩人對古代智慧的追思和對孤獨思考的感慨。

吳當

元撫州崇仁人,字伯尚。吳澄孫。幼以穎悟篤實稱,長精通經史百家言。從祖父至京師,補國子生。澄卒,從之學者皆就當卒業。用薦爲國子助教,預修遼金宋三史,書成,除翰林修撰,累遷翰林直學士。江南兵起,特授江西肅政廉訪使,召募民兵,由浙入閩,參預鎮壓農民軍,奪回建、撫兩郡。尋以被誣解職。陳友諒據江西,欲用之,不從,乃執送江州,拘留一年。後隱居廬陵吉水。有《學言詩稿》。 ► 5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