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二首
少學老無成,所守但糟粕。
譬如福與市,涉海求靈藥。
豈不望三山,風至輒引卻。
歲闌坐窮陋,青燈映疏箔。
雖微白足禪,自置丹霞縛。
賤貧吾所安,飲水差足樂。
鄰家日椎牛,不似西鄰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糟粕(zāo pò):指事物的粗劣部分或無價值的部分。
- 福與市:指追求世俗的福祉和利益。
- 涉海求靈藥:比喻追求不可能或難以得到的東西。
- 三山:神話中的仙山,比喻遙不可及的理想。
- 風至輒引卻:比喻遇到困難就退縮。
- 歲闌:年末。
- 窮陋:貧窮而簡陋的環境。
- 青燈:指油燈,常用來形容清貧的生活。
- 疏箔:稀疏的竹簾,這裏指簡陋的住所。
- 白足禪:指禪宗中的高僧,這裏比喻高尚的境界。
- 丹霞縛:指被世俗束縛,不能達到高遠的境界。
- 飲水差足樂:比喻簡樸的生活也能帶來快樂。
- 椎牛:宰殺牛,這裏指奢侈的生活。
- 西鄰礿:西鄰的祭祀,比喻簡樸的儀式或生活。
翻譯
年輕時學習,到老卻無所成就,所堅守的只是一些無價值的東西。就像追求世俗的福祉和利益,卻涉海去尋找靈藥。雖然心中嚮往着神話中的仙山,但一旦遇到困難就會退縮。年末坐在貧窮簡陋的環境中,青燈照在稀疏的竹簾上。雖然沒有達到禪宗高僧那樣的高尚境界,但自己也被世俗所束縛。我安於貧窮,簡樸的生活也能帶來快樂。鄰家每日宰殺牛隻,享受奢侈,卻不如西鄰的簡樸祭祀。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於人生追求和價值觀的深刻反思。詩人通過對比自己與世俗的追求,表達了對簡樸生活的嚮往和對物質追求的淡漠。詩中「糟粕」、「靈藥」、「三山」等意象生動地描繪了詩人內心的掙扎和追求,而「青燈」、「疏箔」則勾勒出詩人清貧卻自得其樂的生活狀態。最後通過對鄰家奢侈生活的描繪,進一步強調了詩人對於簡樸生活的珍視和滿足。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於人生真諦的獨到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