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僧遺石鎗

· 宋無
遠寄奇鎗紫玉形,寒翁歡喜欲鐫銘。 茅峯道士傳茶訣,林屋山人送水經。 崖瀑松風添瑟縮,地爐槐火共青熒。 矮瓶未罄長鑱健,且傍雲根飽茯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石鎗(qiāng):一種石制的容器,此處指石制的茶壺。
  • 鐫銘(juān míng):刻寫銘文。
  • 茅峯道士:指居住在茅山的道士。
  • 茶訣:製茶的祕訣。
  • 林屋山人:指隱居山林的人。
  • 水經:指關於水的知識或書籍。
  • 瑟縮(sè suō):形容因寒冷而縮成一團。
  • 槐火:用槐樹木燒的火。
  • 青熒(qīng yíng):微弱的青光,這裏形容火光微弱。
  • 長鑱(chán):長柄的鏟子。
  • 雲根:山石的別稱,這裏指山中的石頭。
  • 茯苓(fú líng):一種藥材,多生於山林中。

翻譯

遠方寄來了奇異的石製茶壺,它的形狀像紫玉一樣美麗,我這寒酸的老翁感到非常歡喜,想要在上面刻下銘文。茅山的道士傳授給我製茶的祕訣,林屋中的山人則送給我關於水的知識。山崖上的瀑布和松風讓我的身體感到瑟縮,但地爐中槐樹木燒的火又帶給我微弱的溫暖。雖然矮小的茶壺還未用盡,但長柄的鏟子依然健壯,我將依靠山中的石頭,飽食茯苓。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遠方寄來的石製茶壺的喜愛,以及對山林生活的嚮往和享受。詩中通過描繪茅山道士、林屋山人、崖瀑松風、地爐槐火等元素,構建了一個遠離塵囂、充滿自然意趣的山林世界。同時,通過對石鎗、茶訣、水經等細節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的敬畏。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自然之美的讚美。

宋無

元平江路人,字子虛。世祖至元末,舉茂才,以奉親辭。工詩。比對精切,造詣新奇。有《翠寒集》等。 ► 2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