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陵晚眺

· 宋無
天塹鴻流擁積沙,石城虎踞漫雄誇。 山陵青草六朝地,巷陌烏衣百姓家。 紫蓋黃旗消王氣,瓊枝璧月吊庭花。 孤雲更作降幡勢,目斷樓船日又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秣陵:古地名,今南京。
  • 天塹:天然的壕溝,比喻地形險要。
  • 鴻流:大水。
  • 積沙:堆積的沙丘。
  • 石城:堅固的城牆。
  • 虎踞:形容地勢險要,如虎蹲踞。
  • 漫雄誇:空有雄壯的外表。
  • 山陵:指帝王的陵墓。
  • 青草:長滿青草,意味着時間的流逝和荒涼。
  • 六朝:指歷史上在南京建都的六個朝代。
  • 巷陌:街道。
  • 烏衣:黑色的衣服,這裏指普通百姓。
  • 紫蓋黃旗:古代帝王的儀仗,代表皇權。
  • 消王氣:指皇權的衰落。
  • 瓊枝璧月:比喻美好的景象。
  • 吊庭花:哀悼已經凋謝的花朵,象徵着繁華的逝去。
  • 孤雲:孤獨的雲,象徵孤獨和寂寞。
  • 降幡:投降的旗幟。
  • 目斷:目光所及之處。
  • 樓船:高大的船隻,這裏可能指戰船。

翻譯

在秣陵的傍晚遠望,只見天塹般的大水擁抱着積沙,堅固的石城雖然虎踞,卻空有雄壯的外表。山陵上長滿了青草,這裏是曾經繁華的六朝之地,而今街道上只有普通百姓的家。紫蓋黃旗的皇權已經消逝,只剩下瓊枝璧月般的景象,哀悼着庭中凋謝的花朵。孤獨的雲彷彿成了投降的旗幟,目光所及之處,高大的戰船在夕陽下斜斜地駛過。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秣陵晚景的描繪,抒發了對歷史變遷和時光流逝的感慨。詩中運用了對比和象徵的手法,如「天塹鴻流」與「石城虎踞」的對比,以及「紫蓋黃旗」與「瓊枝璧月」的象徵,生動地表現了昔日繁華與今日荒涼的對比。末句「孤雲更作降幡勢,目斷樓船日又斜」則通過寓情於景的手法,表達了對逝去輝煌的哀思和對現實無奈的感慨。

宋無

元平江路人,字子虛。世祖至元末,舉茂才,以奉親辭。工詩。比對精切,造詣新奇。有《翠寒集》等。 ► 275篇诗文

宋無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