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徐守李士寧勸農之日朝廷遣使召爲大興府尹郡人爲圖其事求予賦詩以記
晴川遲日明花柳,酒帘樂器村村有。
承平官府勸農來,竹馬齊迎賢太守。
自從太守到南徐,春衣有帛食有魚。
男耕女織不用勸,連岡斷壟皆新畬。
今年又見祠田祖,牢醴香肥雜歌舞。
烏犍受策自扶犁,東風霎霎吹靈雨。
柔桑枝上囀黃鸝,樹下父老相支攜。
官曹抱甕貯濃酒,移饌芳亭隨所宜。
老農得飲增歡喜,起聽訓言書滿紙。
朝廷無以我公歸,坐使風移民俗美。
我公歸去民何從,作圖賴與奏天聰。
常遣太守如我公,我民至老歌年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南徐:地名,指今江蘇南部一帶。
- 李士寧:人名,當時的南徐守。
- 大興府尹:官職名,指首都的行政長官。
- 竹馬:兒童遊戲時當馬騎的竹竿。
- 太守:古代官職名,相當於現代的市長或州長。
- 新畬(yú):新開墾的土地。
- 祠田祖:祭祀田地的祖先,祈求豐收。
- 烏犍(jiān):黑色的牛。
- 扶犁:耕地。
- 霎霎(shà):形容風聲。
- 靈雨:及時雨。
- 柔桑:嫩桑葉。
- 黃鸝:鳥名,黃鶯。
- 支攜:互相攙扶。
- 官曹:官吏。
- 移饌(zhuàn):移動食物。
- 訓言:教誨的話。
- 風移:風俗的改變。
- 天聰:皇帝的聽聞。
翻譯
晴朗的河川和溫暖的陽光照亮了花柳,村莊裏到處可見酒帘和樂器。在太平盛世,官府派人來勸農,賢明的太守騎着竹馬受到村民的熱烈歡迎。自從太守來到南徐,百姓們穿着新衣,吃着魚肉,男女耕織無需再勸,新開墾的土地遍佈山岡。今年又舉行了祭祀田祖的儀式,豐盛的食物和香醇的酒水伴隨着歌舞。黑色的牛在春風中扶犁耕地,靈雨隨着東風輕輕吹拂。嫩桑枝上黃鸝鳥兒歌唱,樹下父老相互攙扶。官吏們抱着甕裝滿美酒,將食物移至芳亭,隨遇而安。老農們得到美酒,歡喜地起身聆聽太守的教誨,滿紙的訓言。朝廷因太守的離去而感到遺憾,他的離去使風俗和民風更加美好。太守離去後,百姓們不知所措,只能依靠圖畫和奏章向皇帝表達心聲。願常有如太守這樣的官員,讓百姓們至老都能歌頌豐收之年。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南徐地區在賢明太守李士寧的治理下,農業繁榮、民風淳樸的景象。詩中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場景,展現了太守與民同樂、勸農興業的情景,表達了對太守的敬仰和對太平盛世的讚美。詩的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通過對自然景色和民俗活動的細膩描繪,傳達了對和諧社會的嚮往和對優秀官員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