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馬懷秀兄弟見訪
移家連晚歲,屏跡值春寒。
舊業遺松徑,幽棲遠杏壇。
數椽容膝易,五斗折腰難。
有客來排闥,無人爲整冠。
諷詩稱鮑照,臥雪念袁安。
下里餘誰和,《高山》爾自彈。
迎門屐齒折,扶病帶圍寬。
乍喜交時彥,相尋到冷官。
鄰驚都騎盛,僕出草堂看。
光價連城璧,風流藝苑蘭。
老嗟傾蓋晚,貧覺布衣單。
午竈添茶具,煙蓑罷釣竿。
傳呼聞杜曲,榮耀滿江干。
文雅多歆豔,殷勤少接歡。
長鯨鉤上掣,巨闕匣中蟠。
筆力千鈞弩,襟懷百丈瀾。
籍通金馬選,詔待紫泥乾。
樂毅曾強趙,夷吾遂霸桓。
貴應聯萬石,功定服三韓。
留取刊彝鼎,勳名未汝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屏跡:隱居,不與外界接觸。屏(bǐng)。
- 杏壇:指孔子講學的地方,也泛指教育界。
- 椽:古代建築中架在樑上用來支撐屋頂的木條。椽(chuán)。
- 折腰:彎腰行禮,比喻屈服或低聲下氣。
- 排闥:推開門。闥(tà)。
- 鮑照:南朝宋詩人,以豪放著稱。
- 袁安:東漢人,以清廉著稱。
- 下里:指民間的、通俗的。
- 高山:指高雅的音樂或詩歌。
- 屐齒:木屐的齒,這裏指木屐。屐(jī)。
- 傾蓋:指初次見面時的親切交談。
- 布衣:指平民百姓。
- 杜曲:地名,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
- 江干:江邊。
- 歆豔:羨慕。
- 長鯨:比喻豪邁的氣概或巨大的力量。
- 巨闕:古代寶劍名,比喻傑出的才能。
- 千鈞弩:比喻極大的力量。
- 百丈瀾:比喻胸懷廣闊。
- 金馬:指金馬門,古代官署名。
- 紫泥:古代用紫泥封詔書,後指詔書。
- 樂毅:戰國時燕國名將。
- 夷吾:指管仲,春秋時齊國名相。
- 三韓:指古代朝鮮半島的三個國家。
- 彝鼎:古代的青銅器,常用來刻記功績。
翻譯
我搬家時已是晚歲,隱居於此正值春寒。舊時的產業留下松林小徑,遠離喧囂的教育界尋求幽靜的棲息。幾間簡陋的屋子容易安置,但要屈服於權貴卻難上加難。有客人來訪時推門而入,無人時則自己整理衣冠。我讚賞鮑照的詩,懷念袁安的清廉。通俗的詩歌我獨自和唱,高雅的音樂則自己彈奏。迎接客人時木屐的齒都折斷了,因病而腰帶也寬鬆了。我欣喜地接待了當時的才俊,他們來到我這冷清的官邸。鄰居們驚奇地看到騎馬的盛況,僕人急忙出草堂觀看。他們的光采如同連城之璧,風流才情如同藝苑中的蘭花。年老時感嘆初次見面的晚,貧窮時覺得布衣單薄。午間竈上添了茶具,煙霧中的漁夫放下了釣竿。在杜曲聽到呼喚聲,榮耀遍佈江邊。文雅之士多有羨慕,但熱情的接待卻少。長鯨般的豪邁氣概被鉤上,巨闕般的傑出才能在匣中蟠伏。筆力如同千鈞之弩,胸懷如同百丈之瀾。通過金馬門的選拔,等待詔書的到來。樂毅曾助趙國強盛,管仲遂助齊桓公稱霸。貴爲萬石之官,功定三韓之地。留下功績刻在彝鼎上,勳名永不會終結。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隱居生活的清貧與自得,以及對文雅才俊的讚賞和對功名的淡泊。詩中運用了許多典故和比喻,如「屏跡」、「杏壇」、「折腰」等,展現了詩人對高尚品格和文學藝術的追求。同時,通過對「長鯨」、「巨闕」等形象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豪邁氣概和傑出才能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體現了元代詩歌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