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九夷:古代對東方各族的泛稱,亦指四方的少數民族。這裏指邊遠地區。
- 闢地:開闢土地,指建立國家或政權。
- 遺賢:指未被發現或未被重用的賢能之士。
- 白帽:指隱士的服飾。
- 端居:正坐,指隱居不出。
- 木榻:木製的坐具,指簡陋的生活環境。
- 卓行:卓越的行爲,指高尚的品德或行爲。
- 有道:指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 建安:東漢末年曹操所建立的政權,這裏指建安時期的文學。
- 詞藻:詩文中精美的詞語,指文學才華。
- 漫流傳:廣泛流傳。
翻譯
在邊遠的土地上開闢國家,仍能發現那些未被重用的賢才, 他們戴着白帽,正坐在簡陋的木榻上,過着隱居的生活。 他們的卓越行爲至今仍被推崇爲有道德的典範, 建安時期的文學才華,雖然廣泛流傳,但已不再新鮮。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邊遠地區遺賢的描寫,表達了對那些未被發現或未被重用的賢能之士的敬意。詩中「白帽端居木榻穿」一句,形象地描繪了隱士簡樸的生活狀態,而「卓行至今推有道」則強調了他們的品德和行爲的高尚。最後一句「建安詞藻漫流傳」則暗示了文學才華的廣泛影響,但也透露出一種對過去輝煌的懷念和對現狀的感慨。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賢才的敬仰和對時代變遷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