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聞起弟

· 朱浙
作意歸來莫著疑,故園鬆菊自依依。 此心漫道無通塞,萬物從來有是非。 岐路經多諳世故,人情閱盡見天機。 耕原姻婭過逢地,休向樽前賦式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與聞起弟:給聞起弟弟的信。
  • 作意:特意。
  • 漫道:隨意說。
  • 通塞:通暢與阻塞,這裏指心情的暢快與不暢。
  • 岐路:岔路,比喻人生的選擇。
  • :熟悉。
  • 世故:世間的事故,指人情世故。
  • 天機:天意,自然的奧祕。
  • 姻婭:親家,這裏指親戚。
  • 過逢:相遇。
  • :酒杯。
  • 式微:衰微,衰落。

翻譯

特意歸來,不要懷疑,故鄉的松樹和菊花依舊依依不捨。 我隨意說這心意沒有通暢或阻塞,世間萬物從來都有對錯之分。 經歷了許多人生的岔路,熟悉了世間的人情世故, 看盡了人間的冷暖,領悟了天意的奧祕。 在耕作的田野上,親戚們相遇的地方, 不要在酒杯前吟詠那些衰落的故事。

賞析

這首詩是明代朱浙寫給弟弟的信,表達了對歸鄉的喜悅和對世事的深刻理解。詩中「作意歸來莫著疑」直接表達了歸來的決心和不容置疑的態度,而「故園鬆菊自依依」則通過鬆菊的依依不捨,抒發了對故鄉的深情。後兩句「此心漫道無通塞,萬物從來有是非」則體現了詩人對世事的洞察,認爲萬物皆有對錯,而心境則應超然物外。詩的最後,詩人勸誡弟弟在田園生活中,不要沉溺於過去的衰落,而應享受當下的寧靜與和諧。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眷戀和對人生的深刻感悟。

朱浙

明福建莆田人,字必東,號損巖。嘉靖二年進士,授御史。帝亟欲尊生母,而羣臣必欲帝母昭聖皇太后,浙亦上疏力爭。帝怒,立捕至內廷,除名爲民。有《天馬山房遺稿》。 ► 2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