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同年曹時中僉憲

· 江源
兩顧勞君憲節來,幾年懷抱到今開。 青樽且對故人酌,畫舫何妨候吏催。 楊柳謾從南浦折,梅花先寄北人回。 同年聚首又何日,千里相思未肯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憲節:古代官員出巡時所持的符節,用以代表身份和權威。
  • 青樽:青銅酒器,泛指酒盃。
  • 畫舫:裝飾華麗的船衹,常用於遊船或宴會。
  • 候吏:古代負責迎送賓客的官員。
  • 南浦:泛指送別的地方。
  • 北人:北方的人,這裡可能指詩人自己或北方的朋友。

繙譯

兩度勞煩你帶著憲節來訪,多年的心事至今才得以敞開。 我們擧起青銅酒盃,與老朋友共飲,裝飾華麗的船衹,又何妨等待官員的催促。 楊柳隨意地在南浦折下,梅花先寄給北方的我。 同年的聚會又將在何時,千裡之外的相思之情未曾減退。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對再次相聚的期盼。詩中,“憲節”、“青樽”、“畫舫”等詞語描繪了友人尊貴的身份和兩人相聚的場景,而“南浦”、“梅花”則增添了離別的哀愁和對遠方的思唸。最後兩句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對未來相聚的渴望和對友人不變的思唸。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詩人江源的文學才華和深厚的情感世界。

江源

明廣東番禺人,字一原。成化五年進士。任上饒知縣,清訟獄,百姓感服。遷戶部主事,歷郎中,清慎自持,且有文譽。以忤權貴出爲江西按察僉事。綜理屯田水利,燭奸刷弊,不動聲色。擢四川副使,乞休歸,優遊泉石,以詩自娛。卒年七十二。有《桂軒集》。 ► 115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