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內贈次前韻

· 江源
九重朝遣使邊郵,敢謂賢勞萬里遊。 堂上蘋蘩須自薦,客邊飢渴莫深憂。 長安兒女三秋別,明月關山兩地愁。 問我今宵何處宿,居庸關上自旄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九重:指皇帝。
  • 朝遣使邊郵:朝廷派遣使者到邊疆。
  • 敢謂:豈敢說。
  • 賢勞:辛苦勞碌。
  • 堂上蘋蘩:指家中的祭祀。蘋蘩,古代祭祀用的兩種植物。
  • 自薦:自己主持。
  • 客邊:在外的遊子。
  • 長安兒女:指在長安的家人。
  • 三鞦別:分別了三個鞦天,即三年。
  • 明月關山:明亮的月光照耀著邊關和山川。
  • 兩地愁:分別在兩個地方的憂愁。
  • 居庸關:長城的一個重要關口,位於今北京市昌平區。
  • 自旄頭:獨自在軍旗之下,指在邊關的軍營中。

繙譯

皇帝派遣使者到邊疆,我豈敢說這是萬裡辛苦的旅行。家中的祭祀需要自己主持,作爲在外的遊子,不要過於擔憂飢渴。與長安的家人分別了三年,明亮的月光下,我們在兩個地方都感到憂愁。問我今晚會宿在何処,我將在居庸關上的軍營中獨自度過。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作爲朝廷使者,遠赴邊疆的辛勞與對家人的思唸。詩中,“九重朝遣使邊郵”展現了使命的重大,“堂上蘋蘩須自薦”則透露出對家中事務的牽掛。後兩句通過“長安兒女三鞦別”和“明月關山兩地愁”的對比,深刻描繪了詩人與家人分隔兩地的愁苦。結尾的“居庸關上自旄頭”則顯示了詩人在邊關的孤獨與堅守。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家國的深情與責任感。

江源

明廣東番禺人,字一原。成化五年進士。任上饒知縣,清訟獄,百姓感服。遷戶部主事,歷郎中,清慎自持,且有文譽。以忤權貴出爲江西按察僉事。綜理屯田水利,燭奸刷弊,不動聲色。擢四川副使,乞休歸,優遊泉石,以詩自娛。卒年七十二。有《桂軒集》。 ► 115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