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歲大飢莆中民風八首

· 朱浙
凍雨酸寒不作甘,晚晴更自落毿毿。 採山此際知多少,僵殺黃蘆葉底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甲辰歲:指明朝甲辰年,具體年份不詳。
  • 大飢:大饑荒。
  • 莆中:指莆田地區,今福建省莆田市。
  • 民風:民間的風俗習慣。
  • 酸寒:形容雨水的寒冷和刺骨。
  • 不作甘:不帶來甘霖,即雨水不足或不適時。
  • 晚晴:傍晚時分的晴朗天氣。
  • 毿毿(sān sān):形容細雨紛紛的樣子。
  • 採山:指山中採集食物或藥材。
  • 僵殺:凍死。
  • 黃蘆:一種植物,此處指黃蘆葉。
  • 葉底庵:葉下的隱蔽處。

翻譯

寒冷的雨水刺骨而不帶來甘霖,傍晚時分雖然晴朗,但細雨依舊紛紛落下。 這個時節,山中採集食物的人知道有多少,黃蘆葉下的隱蔽處,凍死了許多。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明朝甲辰年莆田地區大饑荒時期的景象。詩中通過「凍雨酸寒」和「晚晴更自落毿毿」的描繪,傳達了當時天氣的惡劣和民生的艱難。後兩句「採山此際知多少,僵殺黃蘆葉底庵」則進一步以山中採集食物的艱難和黃蘆葉下凍死的景象,深刻反映了饑荒給當地人民帶來的苦難。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淒涼,表達了詩人對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

朱浙

明福建莆田人,字必東,號損巖。嘉靖二年進士,授御史。帝亟欲尊生母,而羣臣必欲帝母昭聖皇太后,浙亦上疏力爭。帝怒,立捕至內廷,除名爲民。有《天馬山房遺稿》。 ► 2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