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橋以抵白泥有見而作

· 江源
楚蜀風煙接,車書道路通。 花開紅躑躅,山繞碧崆峒。 比屋兵民雜,居人習俗同。 年來寥落甚,吾獨愧觀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偏橋: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白泥: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楚蜀:指古代的楚國和蜀國,這裏泛指楚地和蜀地。
  • 風煙:指戰爭的烽煙。
  • 車書:指車輛和文書,象徵交通和信息傳遞。
  • 躑躅:zhí zhú,徘徊不前的樣子,這裏指紅色的花朵盛開。
  • 崆峒:kōng tóng,山名,這裏泛指山巒。
  • 比屋:指相鄰的房屋,引申爲鄰居。
  • 兵民:士兵和百姓。
  • 寥落:稀少,冷落。
  • 觀風:觀察民風民俗。

翻譯

楚地與蜀地的風煙相連,道路上車馬文書往來頻繁。紅色的花朵如躑躅般盛開,山巒環繞,碧綠如崆峒。相鄰的房屋中,士兵與百姓雜居,居住的人們習俗相同。近年來,這裏變得冷清稀少,我獨自一人,感到愧對觀察民風的職責。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楚蜀交界地帶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通過「風煙」、「車書」、「紅躑躅」、「碧崆峒」等意象,展現了戰爭與和平交織的複雜景象。詩中「比屋兵民雜,居人習俗同」反映了當地兵民共處、習俗相融的社會狀態。結尾的「年來寥落甚,吾獨愧觀風」則表達了詩人對當地變遷的感慨以及對自己職責的反思,體現了詩人對民生的關注和對時代變遷的深刻感受。

江源

明廣東番禺人,字一原。成化五年進士。任上饒知縣,清訟獄,百姓感服。遷戶部主事,歷郎中,清慎自持,且有文譽。以忤權貴出爲江西按察僉事。綜理屯田水利,燭奸刷弊,不動聲色。擢四川副使,乞休歸,優遊泉石,以詩自娛。卒年七十二。有《桂軒集》。 ► 115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