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生行

君不見少府忘年交禰衡,中郎倒屣迎王粲。坐間賓客盡傾倒,海內賢豪流英盼。 古人愛才今不如,薛生豈得無嗟嘆。昨來布衣見天子,日向長安乘款段。 公卿門前恥干謁,東歸把釣黃河岸。年少今看萬卷開,遠遊自負三山願。 丈夫有才須用世,未許終身隨草蔓。閒居好著子虛篇,行路長歌白石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少府:古代官名,這裏指東漢時期的文學家蔡邕。
  • 禰衡:東漢末年的文學家,以才情著稱。
  • 中郎:古代官名,這裏指蔡邕。
  • 王粲:東漢末年的文學家,與蔡邕有深厚的交情。
  • 干謁:拜訪求見。
  • 子虛篇:指虛構的文章或作品,這裏可能指薛生的文學創作。
  • 白石爛:指《詩經·衛風·淇奧》中的「白石爛兮,可以礪兮」,意指堅硬的白石,比喻堅貞不渝的品格。

翻譯

你難道沒聽說過蔡邕忘年之交禰衡,蔡邕倒屣歡迎王粲。在座的賓客都爲之傾倒,海內的賢豪都流露出敬仰的目光。 古人對才華的愛慕,現在的我們已不如從前,薛生怎能不爲此嘆息。昨天他以布衣身份見天子,日日向長安緩緩行進。 在公卿門前他恥於求見,東歸後在黃河岸邊垂釣。年少時已博覽萬卷書,遠遊時自負有遊歷三山的願望。 大丈夫有才應當用於世,不應許終身隨草木凋零。閒居時喜歡撰寫虛構的文章,行路時長歌《白石爛》。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古代賢士的讚美和對薛生的期望,表達了作者對才華的珍視和對用世的渴望。詩中「古人愛才今不如」一句,深刻反映了作者對當時社會對才華重視程度下降的憂慮。同時,通過薛生的形象,展現了作者對有才華之人的期望,希望他們能夠得到應有的尊重和使用,不應被埋沒。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才華和理想的追求。

何景明

何景明

明河南信陽人,字仲默,號大復。八歲能作文,十五中舉人。弘治十五年進士,授中書舍人。正德初,劉瑾用事,謝病歸。瑾敗,以薦除中書。時武宗多以佞幸爲義子。景明疏言“義子不當蓄,宦官不當寵”。官至陝西提學副使,以病投劾歸,抵家而卒。與李夢陽齊名,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時人言天下詩文必稱“何李”。又與邊貢、徐禎卿並稱四傑,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稱七才子,即所謂“前七子”。然何、李成名之後,論詩每相牴牾。申何者謂何詩俊逸,李詩粗豪,蓋風格實有區別。有《大復集》、《雍大記》、《四箴雜言》。 ► 16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