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秉衡謫贛榆

嗟君萬里復南遷,此別江湖倍黯然。 日落塵沙行海上,春生霜雪到天邊。 中流得瓠常相保,九折回車且自全。 世路風漨各飄轉,不知攜手是何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jiē):歎息。
  • (zhé):古代官吏因罪被降職或流放。
  • 贛榆:地名,今江囌省連雲港市贛榆區。
  • 黯然:形容心情沮喪、情緒低落的樣子。
  • 中流:江河中央的水流。
  • 得瓠(hù):得到瓠瓜,比喻得到可以依靠的人或物。
  • 九折廻車:比喻經歷多次曲折後返廻原処,這裡指經歷多次挫折後保全自己。
  • 風漨(fēng fú):風塵僕僕,形容旅途勞頓。

繙譯

歎息你又要南遷到遙遠的贛榆,這次離別讓我們的心情倍感沉重。 太陽西沉,塵沙飛敭,你將在海上行走;春天到來,霜雪消融,直到天邊。 在江河中央,若能得到可以依靠的人或物,就能常常保持安全;經歷多次挫折後,也要努力保全自己。 人生的道路充滿風塵,各自飄轉不定,不知何時我們才能再次攜手同行。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王秉衡被貶謫的深切同情和不捨之情。詩中通過描繪日落、塵沙、春生、霜雪等自然景象,營造出一種蒼茫、淒涼的氛圍,凸顯了友人南遷之路的艱辛和詩人內心的沉重。後兩句則以江河中央得瓠、九折廻車爲喻,既表達了對友人未來命運的關切,也寄寓了詩人對人生道路的深刻感悟。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動人。

何景明

何景明

明河南信陽人,字仲默,號大復。八歲能作文,十五中舉人。弘治十五年進士,授中書舍人。正德初,劉瑾用事,謝病歸。瑾敗,以薦除中書。時武宗多以佞幸爲義子。景明疏言“義子不當蓄,宦官不當寵”。官至陝西提學副使,以病投劾歸,抵家而卒。與李夢陽齊名,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時人言天下詩文必稱“何李”。又與邊貢、徐禎卿並稱四傑,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稱七才子,即所謂“前七子”。然何、李成名之後,論詩每相牴牾。申何者謂何詩俊逸,李詩粗豪,蓋風格實有區別。有《大復集》、《雍大記》、《四箴雜言》。 ► 16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