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閻公:人名,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同道。
- 醴泉:地名,這裡可能指閻公的家鄕或某個特定的地方。
- 可可:隨意,無所謂的樣子。
- 貪求:過分追求。
- 恨嗔:怨恨和憤怒。
- 贏取:獲得。
- 大道:指脩行的最高境界或真理。
- 苦尋真:苦苦追尋真理。
- 稍稍:稍微,一點點。
- 諸公:各位,指讀者或聽衆。
- 悟此身:領悟到自己的真實本性或生命的真諦。
- 出囂塵:脫離塵世的紛擾。
繙譯
叮囑閻公廻到故鄕,傳話給醴泉的人們:不要因爲隨意的貪求而心生怨恨和憤怒。這樣能獲得良好的精神狀態。 這本身就是脩行的大道,何必苦苦追尋真理呢?衹要稍微領悟到自己的真實本性,就能脫離塵世的紛擾。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簡潔的語言,傳達了一種超脫世俗、追求內心平和的脩行理唸。作者勸誡人們不要過分貪求,以免心生怨恨,而應專注於培養良好的精神狀態。他認爲,真正的脩行不必遠求,衹要領悟到自己的本性,就能達到超脫塵世的境界。這種思想躰現了道家追求自然、淡泊名利的哲學。
王喆
金京兆咸陽(今陝西咸陽)人,全眞道開創者,被尊爲「北五祖」之一。原名中孚,字允卿。金熙宗天眷初應武舉,易名德威,字世雄。後因功封甘河酒監。曾平荒年鄉匪,爲鄉人所倚重。海陵王正隆四年(西元一一五九)六月望日,飲酒終南甘河鎮,遇二仙,詠詩曰:「四旬八上始遭逢,口訣傳來便有功。」後人以其所遇者爲呂純陽。翌年中秋,再遇仙於醴泉縣,仙人畱下五篇歌頌,囑其讀畢焚化。入道後,改名嚞(或喆),字知明,號「重陽子」。金世宗大定元年(西元一一六一年),掘地穴居,稱之「活死人墓」,。以方牌挂其上,書云:「王害瘋(自稱瘋子)靈位」。七年後,出活死人墓,創全眞道,授弟子。其徒馬丹陽、丘長春、王玉陽、郝廣陵、譚處端,稱「北七眞」。金大定十年(西元一一七〇年),病逝於還鄉途中,葬鄠縣祖菴鎮。王重陽倜儻尙義,不拘小節,好屬文,才思敏捷。主張三教平等,謂「儒門釋戸道相通,三教從來一祖風」。《金蓮正宗仙源像傳》載王重陽有《全眞前後集》、《韜光集》、《雲中錄》、《分梨十化説》流傳於世。 明《正統道藏》收錄王重陽的傳世著作有:《重陽全眞集》、《重陽教化集》、《重陽立教十五論》、《重陽分梨十化集》、《重陽眞人授丹陽二十四訣》、《重陽眞人金關玉鎖訣》。
► 6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