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月照云溪
陰陽變化,萬古同於此。得失暫時間,又何必、欣生惡死。存亡壽夭,都在百年中,回頭看,北邙山,累累皆相似。
身如賃舍,性假權居止。何處是家鄉,任六道、循環驅使。覺來放下,不受苦孜煎,非眷屬,莫憂佗,且要堤防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陰陽:指自然界兩種對立而又互補的力量或現象。
- 萬古:極言時間之長久。
- 得失:指成敗、利害。
- 欣生惡死:喜歡生而厭惡死。
- 存亡壽夭:生存與死亡,長壽與短命。
- 百年:指人的一生。
- 北邙山: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古代爲墓地,常用來指代墳墓。
- 累累:形容墳墓衆多,連綿不斷。
- 賃舍:租來的住所。
- 性假:本性是暫時的,非永久。
- 權居止:暫時居住。
- 六道:佛教中指衆生輪迴的六種狀態,即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
- 循環驅使:指輪迴不斷。
- 覺來放下:醒來後放下一切。
- 不受苦孜煎:不承受痛苦和煎熬。
- 眷屬:指親人。
- 憂佗:擔憂他人。
- 堤防自:自我防範。
翻譯
陰陽的變化,自古以來都是如此。得失只是短暫的一瞬間,又何必因爲生而歡喜,因爲死而厭惡呢?生存與死亡,長壽與短命,都在這百年人生之中。回頭看看北邙山,那裏的墳墓連綿不斷,看起來都差不多。
身體就像租來的住所,本性只是暫時的居住。哪裏纔是真正的家鄉呢?任由六道輪迴不斷驅使。醒來後放下一切,不受痛苦的煎熬。不是親人,就不要擔憂他人,更重要的是自我防範。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陰陽、生死、存亡等哲學概念,深刻探討了人生的無常和輪迴。詩中「陰陽變化,萬古同於此」一句,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恆常規律。後文通過對北邙山的描繪,形象地表達了生死的無常和人生的短暫。最後,詩人提出了一種超脫的態度,主張放下世俗的煩惱,不受輪迴的束縛,體現了道家和佛家的思想融合。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真諦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