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後遊青龍寺

· 李端
病來形貌穢,齋沫入東林。 境靜聞神遠,身羸向道深。 芭蕉高自折,荷葉大先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齋沫:齋戒沐浴。
  • 東林:指東林寺,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是佛教聖地之一。
  • 身羸:身體瘦弱。羸(léi)。
  • 向道:追求佛法。
  • 芭蕉:一種熱帶植物,葉子大而寬。
  • :同「沉」,下沉。

翻譯

病後,我的容貌顯得憔悴,我齋戒沐浴後進入東林寺。 這裏的環境寧靜,讓人感覺神靈遙遠,我身體瘦弱,但對佛法的追求更深。 高大的芭蕉自行折斷,荷葉因爲太大而先沉入水中。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病後在青龍寺的體驗。詩中,「病來形貌穢」直接表達了詩人的身體狀況,而「齋沫入東林」則顯示了詩人對宗教的虔誠。通過「境靜聞神遠」和「身羸向道深」,詩人表達了自己在病痛中對精神追求的堅持和深化。最後兩句「芭蕉高自折,荷葉大先沈」則通過自然景象的描繪,隱喻了生命的脆弱和無常,增強了詩歌的哲理性和藝術感染力。

李端

李端

唐代詩人,大曆十才子之一,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出自趙郡李氏東祖。嘉祐從侄。少居廬山,師從名僧皎然學詩。大曆五年中進士,後歷任秘書省校書郎、終官杭州司馬。晚年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約卒於興元元年(公元784年)之後數年。子李虞仲。據說李端曾在駙馬郭曖筵上立成七律二首。其詩多爲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喬億以爲李端詩「思致彌清,徑陌迥別,品第在盧允言、司空文明之上。」。傳世作品有《李端詩集》三卷。 ► 24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