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忠王輓詞三首

同盟會五月,歸葬出三條。 日慘咸陽樹,天寒渭水橋。 稍看朱鷺轉,尚識紫騮驕。 寂寂泉臺恨,從茲罷玉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同盟:指共同盟誓的朋友或團體。
  • 歸葬:指將遺體運回故鄉安葬。
  • 三條:指長安城外的三條主要道路,這裏象徵着歸途。
  • 咸陽樹:咸陽是秦朝的都城,這裏泛指長安附近的樹木。
  • 渭水橋:渭水是黃河的一條支流,流經長安,橋指連接兩岸的橋樑。
  • 朱鷺:一種鳥,這裏可能指紅色的鳥,象徵着吉祥或哀傷。
  • 紫騮:紫色的駿馬,常用來形容英俊的坐騎。
  • 泉臺:指墓地,陰間。
  • 玉簫:古代的一種樂器,這裏象徵着音樂和歡樂。

翻譯

我們曾共同盟誓,五月時你歸葬故鄉,穿越長安城外的三條大道。 日光黯淡,咸陽的樹木顯得淒涼,天寒地凍,渭水橋上寒風凜冽。 稍稍看見紅色的鳥兒旋轉飛翔,還能辨認出那紫色的駿馬依舊驕傲。 寂靜的墓地中充滿了遺憾,從此以後,玉簫的聲音也停止了。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對逝去友人的哀悼之情。通過「同盟會五月」和「歸葬出三條」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逝世的深切懷念和對其歸葬的描述。詩中的「日慘咸陽樹,天寒渭水橋」以景寓情,渲染了一種淒涼悲愴的氛圍。後兩句「稍看朱鷺轉,尚識紫騮驕」則通過動物的形象,隱喻了生命的無常和逝者的英姿。最後,「寂寂泉臺恨,從茲罷玉簫」則深刻表達了詩人對逝者的無盡思念和對其生前歡樂時光的懷念,以及對生命終結的無奈和哀傷。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生命無常的感慨。

宋之問

宋之問

宋之問,字延清,一名少連,漢族,汾州隰城(今山西汾陽市)人,一說虢州弘農(今河南靈寶縣)人,初唐時期的詩人,與沈佺期並稱“沈宋”。 ► 20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