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徐伯樞寄二首

客夜牛衣薄,王春鳳歷新。 東南蛙角地,多少馬蹄塵。 鼙鼓依然急,壺觴莫厭頻。 君看塞翁馬,得失豈由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牛衣:用粗麻或草編織的覆蓋在牛身上的保暖物。
  • 王春:指春天,古代以王命爲正,故稱春天爲王春。
  • 蛙角:比喻爭鬥之地。
  • 馬蹄塵:馬蹄揚起的塵土,比喻戰亂或動盪。
  • 鼙鼓:古代軍中用以指揮軍隊進退的戰鼓。
  • 壺觴:酒器,借指飲酒。
  • 塞翁馬:出自《淮南子·人間訓》中的寓言,比喻事物的得失難以預料。

翻譯

客居之夜,我身着薄薄的牛衣,感受到春天的氣息隨着新年的到來而更新。東南之地,仍是爭鬥不息,馬蹄揚起的塵土瀰漫。戰鼓聲依舊急促,但願我們不要厭倦頻繁的酒宴。你看那塞翁的馬,其得失豈是人力所能左右的。

賞析

這首詩以客居之人的視角,描繪了戰亂時期的景象和心境。詩中「牛衣」與「鳳歷新」形成對比,既表達了生活的艱辛,又透露出對新年的期待。後兩句通過「蛙角地」和「馬蹄塵」形象地描繪了戰亂的頻繁和動盪,而「鼙鼓依然急」則進一步加深了這種緊張氛圍。最後以「塞翁馬」的典故作結,表達了世事無常、得失難料的哲理,體現了詩人對時局的無奈和對命運的感慨。

謝應芳

謝應芳

元明間常州府武進人,字子蘭。自幼鑽研理學,隱白鶴溪上,名其室爲“龜巢”,因以爲號。授徒講學,議論必關世教,導人爲善。元末避地吳中。明興始歸,隱居芳茂山。素履高潔,爲學者所宗。有《辨惑編》、《龜巢稿》等。 ► 2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