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楊郡博赴任上饒

廣信山水邦,儒宮淨含暉。 陰陰鬆檜中,白鷳時兩飛。 雨餘巖泉落,清音葉鳴徽。 泮沼紫鱗躍,講壇紅杏菲。 藤蔓繞澗石,新綠羅成幃。 諸生翻經坐,子衿間褒衣。 格言咀芳潤,奧理宣幽微。 凡陋當脫屣,聖哲胥乘機。 遲師一指授,仁風敞巖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廣信:地名,今江西省上饒市廣信區。
  • 儒宮:指學宮,即古代的學校。
  • 白鷳(bái xián):一種鳥類,又名銀雉。
  • 鳴徽:指琴弦發出的聲音。
  • 泮沼:古代學宮前的水池。
  • 紫鱗:指魚。
  • 紅杏:指杏花。
  • 子衿:古代學子的服飾,代指學子。
  • 褒衣:寬大的衣服,古代學者的服飾。
  • 奧理:深奧的道理。
  • 脫屣:比喻輕易放棄。
  • 聖哲:指聖人和哲人。
  • 乘機:抓住機會。
  • 遲師:指等待老師。
  • 巖扉:山巖的門戶,比喻學宮的門。

繙譯

廣信是一個山水環繞的地方,學宮在陽光下顯得格外清淨。在隂涼的松樹和檜樹中,白鷳鳥時常飛翔。雨後,山間的泉水落下,清脆的聲音伴隨著琴弦的鳴響。學宮前的水池中,紫色的魚兒躍出水麪,講罈周圍杏花盛開,色彩鮮豔。藤蔓纏繞著谿邊的石頭,新綠的枝葉像羅帳一樣垂下。學子們坐在那裡繙閲經書,他們的服飾寬大而整潔。他們品味著格言中的芬芳,探討著深奧的道理。平凡的學識應儅輕易放棄,而聖人和哲人則應抓住機會。等待老師的指點,仁德之風將敞開學宮的大門。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廣信學宮的甯靜與美麗,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如松檜、白鷳、泉水、魚躍、杏花等,營造出一種清幽的學習環境。詩中,學子們繙閲經書,探討深奧的道理,展現了他們對知識的渴望和對道德的追求。最後,詩人表達了對老師指點的期待,希望仁德之風能夠開啓學宮的大門,引領學子們走曏更高的境界。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學問和道德的崇高追求。

鄭元祐

元處州遂昌人,遷錢塘,字明德,號尚左生。少穎悟,刻勵於學。順帝至正中,除平江儒學教授,升江浙儒學提舉,卒於官。爲文滂沛豪宕,詩亦清峻蒼古。有《遂昌雜誌》、《僑吳集》。 ► 5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