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桐君山

· 盧琦
桐山峨峨桐水清,仙人不住芙蓉城。 山頭笑指梧桐青,至今山水俱得名。 丹光夜照江水赤,赤浪神魚夜飛出。 碧桐花下覓神仙,白日山中遇樵牧。 深谷傳響山有靈,東山人喚西山應。 漁人誤入水簾洞,石雀倒掛丹崖藤。 桐荒路斷行人少,石上春風長瑤草。 月暗黃鶴飛渡江,仙人一去梧桐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峨峨:形容山勢高聳。
  • 芙蓉城:傳說中的仙境。
  • 碧桐花:指桐樹的花。
  • 樵牧:樵夫和牧人。
  • 水簾洞:瀑布後的洞穴,常被描繪爲仙境。
  • 丹崖藤:紅色的山崖上攀爬的藤蔓。
  • 瑤草:傳說中仙境的草,常用來比喻珍貴或美好的事物。
  • 黃鶴:傳說中的神鳥,常與仙人相伴。

翻譯

桐山高聳,桐水清澈,仙人已不住在美麗的芙蓉城。 山頭仙人笑着指向青翠的梧桐,至今山與水都因此得名。 夜晚,丹光映照江水呈紅色,紅浪中神魚飛躍而出。 在碧桐花下尋找神仙,卻在白日山中偶遇樵夫和牧人。 深谷中迴響着山靈的聲音,東山有人呼喚,西山便迴應。 漁人誤入瀑布後的水簾洞,石雀倒掛在紅色山崖的藤蔓上。 桐樹荒涼,道路斷絕,行人稀少,石上春風依舊滋養着瑤草。 月色暗淡,黃鶴飛過江面,仙人一去,梧桐便顯老態。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桐山與桐水的神祕與美麗,通過仙人、神魚、樵牧、水簾洞等元素,構建了一個充滿仙氣的世界。詩中「丹光夜照江水赤」與「碧桐花下覓神仙」等句,色彩鮮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仙境的嚮往和對自然美景的讚美。結尾「仙人一去梧桐老」則透露出對仙人離去的惋惜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

盧琦

元惠州人,字希韓,號立齋。順帝至正二年進士,授州錄事,遷永春縣尹,賑饑饉,止橫斂,均賦役,訟息民安。十四年,農民軍數萬人來攻,被擊退。改寧德縣尹。歷官漕司提舉,以近臣薦,除知平陽州,未上卒。有《圭峯集》。 ► 2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