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和述懷韻

曾聞社酒可治聾,椑榼分來謝阿翁。 才士謾磨龜硯石,貴人多佩虎符銅。 人前出語羞稱好,杯後爲文錯送窮。 連日昏昏如病蜮,不知春到楝花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社酒:古時社日祭祀土地神所用的酒。
  • 椑榼(bēi kē):古代盛酒的器具。
  • 阿翁:對年長男性的尊稱。
  • 龜硯石:指硯臺,因硯臺形狀似龜,故稱。
  • 虎符銅:古代調兵遣將的信物,銅製,虎形。
  • 錯送窮:指文章寫得不好,未能達到預期效果。
  • 病蜮:傳說中能使人得病的鬼怪。
  • 楝花風:指楝樹開花時的風,楝樹開花一般在春末。

翻譯

曾聽說社日祭祀的酒可以治療耳聾,我從尊敬的長輩那裏分得了盛酒的椑榼。有才華的人徒勞地磨礪着硯臺,而高貴的人則常常佩戴着象徵權力的虎符。在人前說話時羞於稱讚,飲酒後寫文章卻因爲文筆不佳而未能達到預期。連日來我昏昏沉沉,像是被病魔纏身,不知不覺中春天已經隨着楝樹的花開而到來。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才士與貴人的不同境遇,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社會的深刻觀察和自我反思。詩中「羞稱好」與「錯送窮」反映了作者在現實與理想之間的掙扎,而「病蜮」與「楝花風」則巧妙地描繪了作者內心的迷茫與春天的悄然來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元代詩人謝應芳獨特的藝術風格。

謝應芳

謝應芳

元明間常州府武進人,字子蘭。自幼鑽研理學,隱白鶴溪上,名其室爲“龜巢”,因以爲號。授徒講學,議論必關世教,導人爲善。元末避地吳中。明興始歸,隱居芳茂山。素履高潔,爲學者所宗。有《辨惑編》、《龜巢稿》等。 ► 2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