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春雪禁體

· 戴良
孫生讀書光映檐,楊公滌筆色搖椀。豈知今日物象新,總向三春堆積滿。 著地都將委瑣藏,拂池盡把瑕玼涴。直愁芝菌埋沒平,詎惜鬆篁摧挫短。 雜梅既無北使折,穿楊那有東風管。千逵曉滑乍羞明,萬瓦夜寒仍待伴。 村村掩土蟄迷戶,處處壓林巢覆卵。集遲固爲入坎深,消早豈緣侵座暖。 世事已如鴻印爪,我生方類鹿行疃。臥廬正慕焦寢安,掃徑卻嗟袁路斷。 何人無事杖堪尋,誰家有酒門可款?皓首書生自局束,紫髯參軍每蕭散。 方晨致命許降臨,未午催詩戒遲緩。徐君可是常勝家,白戰先陳漢庭袒。 《陽春》一曲古難和,凍筆閣來敢辭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滌筆:洗筆。
  • 瑕玼:瑕疵,缺點。
  • :豈,何。
  • :竹子。
  • :四通八達的道路。
  • :冬眠的動物。
  • :田舍旁空地,禽獸踐踏的地方。
  • 焦寢:焦急的寢食不安。
  • 袁路:指道路。
  • 皓首:白髮,指年老。
  • 局束:拘束,不自在。
  • 蕭散:閒散,不受拘束。
  • 致命:傳達命令。
  • 白戰:指不使用武器的戰鬥,比喻不使用華麗辭藻的詩歌創作。
  • :裸露。

翻譯

孫生在光亮的屋檐下讀書,楊公洗筆後顏色在碗中搖曳。哪裏知道今天的景象已經更新,春天的雪堆積得滿滿的。

落在地上的雪將瑣碎的事物都藏了起來,拂過池面的雪把瑕疵都覆蓋了。我直擔心那些靈芝和菌類被埋沒,何惜那些松樹和竹子被摧折短小。

雜亂的梅花沒有北方的使者來折,穿過楊樹的風也沒有東風來管。千條道路早晨滑得讓人羞愧,萬片瓦片夜晚寒冷仍等待着伴。

村莊裏掩埋在土中的動物冬眠,迷了門戶,處處壓在林中的巢穴覆滅了卵。聚集得慢是因爲深入坑中,消融得早難道是因爲侵入座位的溫暖。

世事已經像鴻雁的爪印一樣,我的生活方纔像鹿行在田舍旁的空地。躺在廬舍中正羨慕焦急的寢食不安,掃清小徑卻嗟嘆道路的斷絕。

哪個人無事可做,可以尋找柺杖,哪家有酒,門可以款待?白髮的老書生自感拘束,紫髯的參軍常常閒散。

早晨傳達命令允許降臨,未到中午催促作詩告誡遲緩。徐君難道是常勝之家,不使用華麗辭藻的詩歌創作先陳裸露。

《陽春》一曲自古難和,凍筆擱置來敢辭懶。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雪覆蓋下的景象,通過對雪的細膩描寫,表達了對自然變化的敏感和對生活的感慨。詩中運用了許多生動的比喻和象徵,如「鴻印爪」比喻世事的短暫和無常,「鹿行疃」比喻生活的艱辛和不易。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閒適生活的嚮往和對詩歌創作的熱愛。整體上,詩歌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豐富,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戴良

戴良

元明間浦江人,字叔能,號九靈山人,又號雲林。通經、史百家暨醫、卜、釋、老之說。初習舉子業,尋棄去,學古文於黃、柳貫、吳萊。學詩於餘闕。元順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華,召之講經史。旋授學正。不久逃去。順帝授以淮南江北等處儒學提舉。後避地吳中,依張士誠。見士誠將敗,挈家泛海,抵登、萊。欲行歸擴廓軍,道梗,僑寓昌樂。元亡,南還,變姓名,隱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師,試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辭,忤旨。逾年自殺。良爲詩風骨高秀,眷懷宗國,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靈山房集》。 ► 3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