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子班
天地茫茫遂物情,雉子班兮在林坰,心懷耿介飛且鳴。
扇綺翼,振錦膺。文章盡稱麗,意氣自多驚。寧判帶箭死榛莽,不肯爲裘奉聖明。
韓信烹漢鼎,仲由醢衛庭。智勇難並立,賢愚每相傾。
宜哉避世士,往同雉子逃其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雉子班:雉雞的幼鳥。
- 林坰(jiōng):林野的邊緣。
- 耿介:正直,不阿諛。
- 綺翼:美麗的翅膀。
- 錦膺:華麗的胸脯。
- 文章:此處指羽毛的色彩和圖案。
- 意氣:精神狀態,氣概。
- 榛莽:叢生的灌木和雜草。
- 爲裘:製成皮衣。
- 奉聖明:獻給賢明的君主。
- 韓信烹漢鼎:韓信被漢朝烹殺,比喻忠臣被害。
- 仲由醢衛庭:仲由在衛國被剁成肉醬,比喻忠臣遭遇不幸。
- 智勇難並立:智謀和勇氣難以同時兼備。
- 相傾:相互排斥。
- 避世士:隱居的人。
翻譯
天地廣闊,萬物各得其所,雉雞的幼鳥在林野邊緣,心中懷有正直,既飛翔又鳴叫。 它扇動美麗的翅膀,振起華麗的胸脯。羽毛色彩斑斕,精神狀態令人驚歎。寧願被箭射中死在叢林中,也不願被製成皮衣獻給賢明的君主。 韓信在漢朝被烹殺,仲由在衛國被剁成肉醬。智謀和勇氣難以同時兼備,賢人和愚者常常相互排斥。 難怪那些隱居的人,要與雉雞的幼鳥一同逃避塵世,隱匿其形。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雉雞幼鳥的自由飛翔和鳴叫,表達了作者對正直不阿、寧願犧牲也不屈服於權勢的崇高精神的讚美。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將雉雞幼鳥的堅貞與歷史上的忠臣韓信、仲由的悲慘遭遇相對照,突出了智勇難並立、賢愚相傾的現實困境。結尾處,作者借雉雞幼鳥的形象,抒發了對隱居生活的嚮往,體現了對塵世的超脫和對自由精神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