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蔣春卿見寄

華髮垂垂到鬢髾,青春故故把人拋。 生同失木狙分芋,不及知風鵲有巢。 楚澤生涯千樹橘,杜陵破屋幾重茅? 此時歸老南山下,不夢朱幹舞玉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華髮:花白的頭髮。
  • 鬢髾(bìn shāo):鬢邊的頭髮。
  • 青春故故:青春歲月一再流逝。
  • 失木狙分芋:失去了樹木的猴子只能分食芋頭,比喻生活困頓。
  • 知風鵲有巢:知道風的鵲鳥有自己的巢穴,比喻有安穩的居所。
  • 楚澤:楚地的湖泊,泛指楚地。
  • 杜陵:地名,在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南,杜甫曾在此居住。
  • 破屋幾重茅:破舊的房屋用茅草覆蓋,形容生活簡陋。
  • 南山:終南山,在今陝西省西安市南。
  • 朱幹:紅色的盾牌,古代儀仗用具。
  • 舞玉梢:舞動玉製的儀仗。

翻譯

花白的頭髮垂垂地到了鬢邊,青春歲月一再流逝,把人拋在後面。 生活如同失去樹木的猴子只能分食芋頭,比不上知道風的鵲鳥有自己的巢穴。 楚地的湖泊邊,有千樹的橘子作爲生計,杜陵的破舊房屋用幾重茅草覆蓋。 此時想要歸老在終南山下,不再夢想紅色的盾牌和玉製的儀仗舞動。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和象徵的手法,表達了詩人對青春流逝和生活困頓的感慨,以及對簡樸生活的嚮往。詩中「華髮垂垂到鬢髾,青春故故把人拋」描繪了時光無情,青春不再的哀愁;「生同失木狙分芋,不及知風鵲有巢」則通過寓言式的比喻,反映了詩人對安定生活的渴望。後兩句通過對楚澤和杜陵的描寫,進一步以自然和歷史的背景,襯托出詩人對歸隱山林、遠離紛擾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鄭元祐

元處州遂昌人,遷錢塘,字明德,號尚左生。少穎悟,刻勵於學。順帝至正中,除平江儒學教授,升江浙儒學提舉,卒於官。爲文滂沛豪宕,詩亦清峻蒼古。有《遂昌雜誌》、《僑吳集》。 ► 544篇诗文